北京9月21日消息:去年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为267万平方米,今年全年计划开工150万平方米,但截至上半年,实际开发面积仅为34.6万平方米。
据《中国建设报》报道,造成这现象的原因很多,缠绕在经济适用房上的不仅有房地产商与有关行政性垄断部门的利益纷争,还有政府与房地产商及国家与地方间的利益冲突。国家规定,对经济适用房免征土地出让金。而土地出让金恰恰又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悉,今年1月至7月,北京的房地产投资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50%。而北京市从土地出让金中获得的收益在市政基础设施总投资中占了70%。由此,这项明显带有给中低收入人群福利保障痕迹我政策与地方政府的财源站到了对立面上。正所谓“花谁口袋里的钱谁心疼”,一位地方官员说,建经济适用房实际上是国家请客,却让地方政府买单。一些房地产商也在抱怨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经济适用房等问题上与民争利,国家给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根本享受不到。国家规定,对经济适用房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的政策,但一些行政性垄断部门却找各种借口拒不执行,照样全额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