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26日消息:今年8月份,工业产出依然低速增长,物价指数趋于回落,但出口总额的增速有回稳迹象,再加上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强劲的增速势头,因此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已不大。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8月末,货币供应量M0和M1同比分别增长7.4%和14.2%,两者的增幅均处在较低水平, M0的增幅已与本轮经济波动中的最低点1998年6月很接近,M1的增幅虽然仍比最低点高不少,但也仅相当于1999年的水平。从其走势看,M0的增速在近几个月趋于稳定,M1的增速则仍呈降势,但降速趋于减缓。8月末,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6%,增幅与上月持平,始终呈缓慢下降走势。对货币供应量有明显影响的贷款增长率仍呈下降走势,8月末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增幅又比上月末降低0.6个百分点。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央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把贴现率提高了0.81个点,这将会使货币政策的紧缩趋势进一步增强。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仅保持在1998年或1999年的水平,那么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也就很难明显地好于那个时期。有关部门应对此予以充分重视,不仅要设法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还应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保持在适度水平,要寻找这样的结合点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能。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涨幅比二季度缩小0.6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2%,又再次陷入下降之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形成下降走势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降幅比二季度增大1个百分点,已形成相当明显的下降走势。物价指数再次转降表明我国仍面临总需求不足的制约,仍需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刺激需求。
8月份,出口总额增长0.9%,虽然增幅比上月低5.7个百分点,但要比6月份高1.5个百分点。由于这一现象是在出口增速经历了连续大幅下降以后出现的,因此仍可看作是积极的变化,有可能意味着出口增速的下降势头将会由此改变。从消除季节性因素后数据看,近几个月的出口总额已比最高的月份有所回落,但总量基本稳定,据此推断,未来几个月的出口额可稳定在上年的水平或略有增长。8月份的进口总额同比增长6.7%,其变动趋势与出口总额相似。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虽然增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呈在10%左右小幅波动的运行态势,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8%。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商品销售性现金收入的同比增速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降幅相当大,而该指标通常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有很密切的关系,虽然货币电子化会造成这种不一致,但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差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速也有相当幅度的回落,1-7月份同比仅增长5.2%,要比2000年的增速低3.1个百分点。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是否会出现回落应予以密切关注。
1-8月份,不包括集体和个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8.6%。分类别看,固定投资增速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是靠房地产投资带动,1-8月份同比增长32.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而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基本稳定,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6.7%,分别比上半年回落0.1和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主要是靠一、二产业的带动,1-8月份,第一产业同比下降8%,降幅比上半年缩小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2.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23.8%,增幅比上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幅与上月持平,是去年以来增速最低的月份,已形成持续回落的走势。与我国历史的情况相比,目前的工业增长速度是相当低的,仅比本轮经济波动的最低点1999年四季度高0.8个百分点。由于今年工业增长速度的持续回落主要是由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引起的,而出口增速目前已有回稳迹象,8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增速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因此工业增长速度的下降趋势将会有所改变,但出现回升可能性也不大,货币供应量增速过低将会对其构成制约,内需增长率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也已比较有限。
分轻重工业看,工业增长速度的回落主要是由重工业引起的。8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轻工业同比增长7.8%,增幅仅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两者增长率的差距由一季度的4.8个百分点缩小到8月份的0.5个百分点。这种状况与今年以来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很难用常理进行解释,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