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26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日前查处一起两家商业银行利用票据转贴现的名义,虚增同业存放科目余额事件。由此,同业存款“无中生有”现象浮出水面。
据新华网报道,人行石家庄支行近日在对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发现,某商业银行支行资产负债在6月份增长幅度巨大,明显超过常规发展速度。进而对其有关资产负债科目增减变化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了问题。原来,该支行与另一家商业银行支行协商,6月底临时买入大量已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期限只有几天,7月初又卖给原贴现银行,贴现利息只计算到卖出时间。由于该支行并没有足够的头寸可以使用,买入票据时,贴现资金并不实际支付给原贴现银行,而是要求贴现银行开立一个同业存款账户,将资金存入这个账户。当该支行将票据卖给原贴现银行时,并未将原贴现银行同业存款销户,而是在对方也开立了同业存款账户,减少贴现贷款,增加存放同业存款。这样就造成双方互有对方大量同业存款,而且金额一致,但实际资金并不增加。
造成同业存款“无中生中”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6月末是上级银行实施半年考核的关键时刻,考核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支行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为了单位的业绩,也为了员工的个人利益,个别商业银行的支行便相互“配合”,想出此招。
据了解,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已就此发出通报,责令两家商业银行立即将相互开立的同业存款账户销户;并要求各商业银行以此为戒,规范经营,坚决消除金融资产中的泡沫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