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入世”给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带来的还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话,那么,对众多的老百姓来说,“入世”带给他们的就是坐享其成,世贸组织总协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服务贸易的,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将使中国百姓能比以往更快地享受到世界各国最先进的服务手段。世贸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主任汪尧田教授曾经形容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老百姓的收益多多,一言以蔽之,要比涨工资还实惠。那么,“入世”究竟会给中国老百姓的投资、理财带来哪些变化?我们就请专家从与之关连最密切的金融市场谈起。
外资银行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之后,是否意味着国外的金融业务都毫无保留地进入中国市场,中资与外资银行会不会在存款利率方面展开竞争,从而使得各家银行的利率水平都不一致?
针对这个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海关专科学校校长于申认为,“入世”之后,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最主要的是在服务品种、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方面,而在利率方面不太可能有相差悬殊的状况出现。
从目前有关方面已经披露的材料来看,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时间表大致为:“入世”后两年,外资银行将可以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入世”5年之内,外资银行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地域限制、顾客限制将全部被取消;“入世”5年之后,外资银行将可以向中国居民开放人民币业务。从这个时间表来看,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中国老百姓就可以把钱存到外资银行去。但是,这并不等于外资银行任何什么业务都能够开展,利率想定多高就定多高,因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后还必须接受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管理,包括在储蓄品种、贷款品种、存贷利率等方面的管理,否则的话,就会变成无序的竞争。
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定说到底是一个开放市场,取消限制贸易发展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协定,它的核心是要求各成员国公平、对等地开放市场,实施国民待遇,外资、中资机构在公平的条件下展开竞争。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的相关协定只对与此有关的内容作了限定,而与此无关的内容在协定中并无涉及。即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也并不表明中国的中央银行就放弃了对各家商业银行的管理,事实上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家的中央银行仍然对本国的金融市场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这种监管包括外资银行进入的数量、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品种,外资银行经营的风险等等。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定是为了保证参与市场竞争的各方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市场主管部门的中央银行也不会听任某些银行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采用高息揽储的办法,造成新的不平等竞争。
因此,将来全面放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之后,很大的可能是中央银行对一般性的存款设立一个基准的利率水平,而允许各家银行对那些超大额的存款采用浮动利率的办法,其上浮的空间也是很小的,像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的外币存款即采用这种办法,在实际操作当中,各家银行之间的利率水平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
专家们分析,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之后采取的竞争策略很可能是以抢夺中间业务为主攻方向,而不会采取高息揽储的高成本竞争办法,因为那样做的话,等于拿自己的短处来和中资银行竞争,中资银行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建设,在营业网点的数量方面已经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即使目前全面放开,听任其随意设置营业网点,它们在人地两蔬的情况下也不会贸然地大规模扩张。
之所以选择中间业务为突破口,原因是中间业务的市场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国际结算、信用证等业务。这部分业务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会有一个大幅扩张的过程。
然后,外资银行将会对一些新业务和尚未完全发展的市场展开争夺,如信息咨询、投资理财业务以及零售业务等等。
由于外资银行在网点数量方面不占优势,它们采取的竞争策略必然是比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外资银行会带入它们在发达市场上已经孕育成熟的一些服务手段,如丰富的品种,切合每一个不同的投资者需要;尽可能简便的操作手段,方便顾客等等。这样在又会反过来促进中资银行也在这方面下功夫。记者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等商业银行获悉,目前国内的各家商业银行都加强了这方面应对措施的研究,如尽可能地方便客户的存款、取款、贷款,采用通存通兑的办法,在一家银行存入的钱,在这家银行的任何一个网点都能取出,加快推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建设,让客户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查询、转帐、外汇买卖等手续。上海的多家银行还在酝酿逐步改变让储户在铁栅栏外排队等候的惯例,开设一些理财工作室,让储户能和银行工作人员座在沙发上,面对面地交谈,了解每一个客户的不同需要,并给客户提供一些建议作参考。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激烈,银行在服务手段方面的开发越深,老百姓就挑选的余地就越大,总能在比较当中挑选出一款适合你的需要的品种,你从中获益的机会也就越多。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所存款的银行不能因为资产不良而发生支付危机。可供选择的方向多了以后,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是你自己需要把握的。
事实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资商业银行面临的也不完全都是挑战,也有不少的有利因素。目前中外资银行的税收负担水平不一致,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享受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这样就从一个方面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外资银行的税负水平将统一,中资银行的税收负担将大大减轻。另外,根据WTO互惠原则,在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同时,中资银行开展海外业务将会较少受到市场准入的限制,这就为经营状况较好的一些中资商业银行开拓国际金融市场创造了条件,中资银行吸收到的一些存款也可以跨国投资到海外一些效益增长快的新兴地区来获得受益,回报储户,同时也有利于中资商业银行从国际市场上及时学习、仿效国外商业银行一些优良的服务手段,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不断地推出更适合这个市场当中各种不同客户需求的新品种、新服务。再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于限制贸易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被降到最低,大量资产质量优良的外资企业会逐步进入中国,这也为中资银行寻找优良的客户提供了基础,中资银行的客户对象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局限于国有企业。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银行业要按照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惯例来运作,特别是要根据以《巴塞尔协议》为准则的国际银行业有效监管原则及标准来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中资银行目前尚不符标准的资本充足率,这对于中资银行提高抗风险的能力,防止出现因信贷资产不良而可能出现支付危机有很大的好处。中资银行生存状态的改善,最终得以受益的还将是普通老百姓。
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9·11事件发生后,美元和世界其他几个主要货币的比率都在变化,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却始终保持在1:8.27,手持英镑、欧元的普通市民可以通过外汇宝交易从这次汇率的波动中获益,而手持人民币者却无法从中套利,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尚未放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限制政策。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关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汇投资市场会有哪些变化?人民币何时可以自由兑换?
据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WTO问题专家朱钟棣教授分析,从目前已经披露的资料来看,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这就表明人民币自由兑换会是一个相当谨慎问题,在各种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不会轻易地作出承诺。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不仅关系到货币本身它还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事实上,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我们国家放慢了向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因为它们的教训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在资本市场的监管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实行了货币的自由兑换,会给国际游资的兴风作浪提供机会,最后使本国经济纪遭受严重的打击,出现重大的倒退。
朱钟棣教授进一步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高效稳健的金融监管、合适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稳定的国际收支结构。
以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来看,我们国家目前的外汇收支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统一的结售汇制度来保持平衡的,企业出口所赚得的外汇要统一缴售给银行,企业进口需要的外汇也要统一向银行购买,银行可以通过是否批准、批准多少的外汇额度等管理手段来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作出人为的调整,这种供求关系不是市场上真正的供求关系的反映,因此,从绝对数字上来看我们国家目前的外汇储备不底,但是一旦真正放开市场之后,能否真正经受住供求关系的考验则是个未知数了。
虽然我们国家尚不具备这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进程已不会改变,国际惯例的要求,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实际需要都在促使人民币在向自由兑换的方向发展。自从90年代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的迅速提高和国际关系的转变,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被逐渐承认,在进行边境贸易和境外旅游时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1993年3月开始,我国已允许出境的中国公民携带一定数额以下的人民币自由出入境,后来在数量上的限制又逐步趋于放松。稍后,我国又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下的部分可自由兑换。从这个发展历程来看,阶段性的目标已逐步实现,如果条件成熟,跨越到人民币自由兑换只有一步之遥。当然这一步的跨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国内一些专家的预测普遍为10到15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要晚于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时间。
至于说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之后,普通百姓在投资外汇市场方面会有哪些变化?朱钟棣教授人为,这个问题由于牵涉面过广,即使专家也难以给出全面的判断,但有一些方面是肯定的:外币的现钞、现汇价格将被取消,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价格只有一个,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有钞、汇两个价格;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价格和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格直接挂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出一个中间价。至于说我们国家会采取浮动汇率制还是联系汇率制,则要由国家根据有利于平稳过渡、有利于宏观监管的原则来确定。所谓的浮动汇率是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价格不固定,采用随行就市的办法,完全根据市场的供求来确定;所谓的联系汇率就是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价始终保持固定,当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中国人民银行采用抛出或买入货币的办法来保证固定兑换价格得以坚持。
问及普通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之后,是否会发生贬值的问题,专家们表示:由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会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样长的一个时间段里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现在根本无法预测。但如果照目前的势头来看,如果中国的经济能够保持现在的这种增长势头,外汇管理体制得以健全、完善的话,人民币不会出现贬值,非但如此,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还有升值的潜力。众所周知,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就是:两种不同货币在市场上的兑换价格是由这两种货币在各自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商品也就是所谓的实际购买力所决定的。不久之前,曾有国外的经济学家通过测算后发现,人民币的购买力要强于它和美元的兑换比率,也就是说人民币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旦人民币和国家市场接轨,实行自由兑换的话,人民币的兑换价会高于目前的价格,这样对于工厂、企业进口机器设备,普通居民出外旅游,添置进口的家电设备将有很大的好处,当然反过来,对我们国家的出口就会非常地不利。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对于选取作为计算样本的商品有很多的要求,否则其计算的科学性就要大打折扣。国外经济学家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暂且不论,但是通过这种研究结果,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保持良好的持续增长,相对于欧洲、美国等一些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减缓的势头,这种趋势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民币不但不会贬值,反而还有升值的潜力。
“狼来了”有许多业内人士以这样的口吻来形容“入世”以后的中国保险业,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果中国保险业在同外资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话,我们投保的资产会受到损失吗?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朱钟棣教授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国内的保险机构在资金实力方面同国外知名的保险公司相比显得实力薄弱,经营手段落后,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
通常在国外,保险公司拥有包括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股票、不动产、抵押贷款在内的多种投资渠道。特别是股票、国债和不动产投资是国外保险资金利润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我国199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险法》严格规定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方式:“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证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实际上,1998以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998年10月12日和1999年正式批准保险公司加入全国银行拆借市场和批准保险资金可以购买证券市场上的基金。近来,有关管理部门又逐步开始放松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限制。但从总体上来说,保险资金的运作渠道仍不够宽敞。
事实上保险资金的运作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投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一段时期以来实行的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的管理原则,使得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对于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运作缺乏技巧,容易使得本来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资金无法确保低风险性。这样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和外资保险公司展开竞争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外资保险公司将凭借高回报率来同中资保险公司争夺客户。
另外,从保险的品种来看,投资连接险、分红保险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而在国内这只不过是刚刚开始。在国外甚至还有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为不同人群设计的贴近需求的保险,而国内市场上保险品种与之相比较还相当地匮乏。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从“入世”之日起,中国将放宽对外资来中国一些试点城市设立保险公司的限制,增发7张左右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开业的牌照;“入世”后两年,在非人寿险方面,允许外资设立分公司、和中方合资并拥有50%的股权;“入世”后3年,外资保险公司被允许进入一些非试点城市;“入世‘后5年,在营业牌照上取消所有的地域限制,简化外资人寿险公司进入中国的审批程序,逐步取消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逐步放开外资保险公司在寿险、退休金等业务方面的限制。
面临这样的承诺期限,如何抓住有限的过渡期的时机,完善我国保险业成为当务之急。专家们估计这近几年的时间里,中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的业务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期间,保险的品种、保险服务的质量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放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以及金融业融合的必要性,保险公司的运作环境会有所改善,最终会通过险种的设置来使普通百姓从中受益。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之后,老百姓选择投保的余地自然会大大增加,但值得提醒的是外资保险公司其经营母体在国外,会受到很多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重大大的社会变革、战争等意外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兑现合同的危机。这是需要投资者特别留意提防的。尽管我们有关的管理部门会加强监管,要求保险公司留缴占营收总额一定比例的风险备付金,但是真的遇上这种情况的话,要想取得原先合同中承诺的投资受益,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不久之前,当沪深股市跌去20%左右的时候,以摩根斯坦利为首的一些国际著名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表议论说,中国股市目前的股票还远未跌到投资价值区。于是有一些市场评论人士就出来反击:海外的投资咨询机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想作空中国股市,以便于中国进入WTO之后,它们能够进入中国市场抄底。真的是这样吗?中国进入WTO之后,国际游资会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撇开摩根斯坦利等咨询机构的评判是否准确不谈,仅就海外游资是否会在短期内进入中国股市而言,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主任汪尧田等专家这样判断。这些专家们分析,海外资金要进入中国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这个先决条件不存在的话,海外的游资即使进得了中国股市,也很难自由地出去,这样对于操作者来说风险是很大的。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面对“入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根据目前已透露的一些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签订的一些协议,中国的承诺大致是:“入世”三年内,允许外资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份,三年后可增至49%;同时三年内外资券商也可持有证券公司33%的股份,三年后也可增至49%;“入世”后5年,外资公司经过批准可以经营证券承销业务。
面临即将到来的证券业的竞争,中国证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产规模远远落后,,我国目前最大的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也不过300亿元人民币,而美林证券公司的总资产近3000亿美元,摩根斯坦利的总资产更是高达3175亿多美元,可以想象这样的国际券商一旦进入中国市场,以中国证券公司现有的实力如何与之竞争?另外,中资证券公司的资本运营效率也无法和国际大券商相比。美林证券公司总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是33倍,摩根斯坦利是30倍,而中国各家证券公司的平均数仅为8倍。
针对这样的现状,朱钟棣、汪尧田等专家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必然是谨慎为重,在允许外资大规模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之前,必定要先经过合资建立基金公司、合资建立证券公司等几个阶段,并在开始的几年内确保中方控股,借以使中国的从业人员逐步了解和适应国际的操作手段,以使本国的市场逐步成熟,监管措施及时跟上。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资本市场进程当中一些较为成功的做法。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大致脉络,即先银行业、再保险业、最后才是货币和资本市场,只要货币市场不开放,资本市场就不会先行开放,所以投资者在判断一些有关“市场将有重大举措”的传言时,心中应有底,不要盲目相信。至于说中国市场全面开放之后应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目前实在是无法预言的。
(刊于2001年10月15日出版的《理财周刊》 记者/ 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