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2月7日消息:一些享受了多种优惠政策的“开发区”每公顷仅“产出”13万元,而普通工业企业每公顷产值达到100亿元,开发区这种占地过大、效率低下的局面今后将得到扭转。据从全国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会议获悉,国土资源部要向开发区的“圈地运动”开刀。
新华网的报道称,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今天在会上表示,各个市辖区和各类“工业园”、“开发区”的建设用地必须纳入市政府统一的供应渠道,各类园、区不能行使土地管理的政府职能。城市用地坚持一个城市内,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供地、统一管理的“四个一”原则,杜绝开发区随意圈地和土地闲置。
据悉,国家对开发区用地将实行“目录管理”,通过制订《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和《中国开发区目录》,对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程度较好的开发区,给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单列的待遇。对开发区数量较多的地区,将土地利用较差的开发区归并到土地利用好的开发区。对长期没有项目的开发区取消其开发区的称号。以此形成有序的土地市场,彻底扭转当前一些地方的各类园、区分散供地、恶性竞争的局面。
据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将对冠以不同名称的各类“开发区”、“专业园区”、“科技园”实行统一管理,设立各类园区的审批权限应集中于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严格限制多部门以不同名义新设各类园区。同时严格控制土地投放量,根据开发区等级、规模、产业方向、发展目标、项目等对土地的需求状况制定出各级各类开发区的土地年投放量,做到开发区土地供需基本平衡。
据了解,目前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有916家,批准规划面积达158万公顷。有关部门对1999年以来76个新建园区的统计表明,已开发面积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3.51%,土地闲置现象十分严重。统计还表明,园区平均每公顷投入资金仅为34万元,产值不到13万元,而我国城镇及独立工矿用地平均产值已达到每公顷100亿元。工业园区的投入与产出都远远低于建设用地的平均水平。
开发区的“圈地运动”还引发了各地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据了解,由于开发区的土地收益以自收自支、滚动开发等形式在财政体外循环,各地政府不仅热衷于靠开发区赚钱,而且还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旗号,竞相压低、减免地价来吸引投资。
会议指出,“工业园”、“开发区”作为现代工业的新集聚地,应该体现土地利用的集约效益,其发展应从粗放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集约的内涵式发展。开发区建设应采取“大规划,小开发”的做法,既从远景发展的需要着眼规划控制面积,又从现实可能的条件出发在小范围内动工开发。坚持“成熟一点,开发一点;成熟一线,开发一线;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收益一片”的建设方针,形成良性循环,确保开发区单位面积的资金集聚度和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