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8日消息:美国“9·11”事件对国际民航业冲击巨大,如何加强国际民航的安全,重振各国民航工业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在12月7日“国际民航日”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蒙特利尔国际民航组织总部采访了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阿萨德·柯泰特博士。
据全景报道,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民航组织创建于1944年,旨在促进世界民航安全而有序地发展,为187个缔约国之间在民航领域的合作铺路架桥。
今年77岁高龄的柯泰特博士已在国际民航组织工作了40多个春秋,已连续10届担任该组织的理事会主席。提起今年的“国际民航日”,他说,“对话是世界人民和民族间理解和友谊的基础,因此,今年‘国际民航日’的主题‘国家间的飞行,民族间的对话’体现了国际民用航空的本质意义”。他说:“在当今快节奏的世界里,民用航空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的作用。”
柯泰特认为,今年纪念“国际民航日”有着特殊的背景和意义。他说:“‘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国际航空业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加强民航的安全,恢复公众对民航的信心。”他告诉记者,“9·11”事件使全球航空运输量下降了35%, 人们对民航的安全产生了一定的不信任感。
谈到航空业未来的发展,柯泰特说:“我们必须迎接各种挑战,保护航空运输,恢复公众对民航的信心。”他指出,国际民航系统今天依然强大有力,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用任何标准来衡量,全球民航运输都是安全的。2000年,全世界各类航空公司共飞行2200万个航班,发生18次事故。与地面交通相比,航空飞行也同样安全。
他说,目前国际民航组织正在积极行动,以应对目前民航业所面临的挑战。在前不久举行的第33届国际民航组织年会上已制定了战略性的民用航空的保安措施。为了恢复公众对民航运输的信心,国际民航组织将在2002年2月19日至20日在蒙特利尔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以商讨和落实各种保安措施和恢复信心的举措。国际民航组织正在采取的新型保安措施包括:加强航空部门与移民和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对机场保安人员和机务人员反恐技能的培训等。
柯泰特对国际民航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民航运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是世界商务和旅游的催化剂,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载体。因此,它也是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这样的事业绝不可能被一些恐怖活动所阻止。
柯泰特高度赞赏中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缔约国和理事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说:中国不仅是民航大国,也是民航业的主要市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多年来,民航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他回忆说,1974年他第一次访华时,中国还只有一家航空公司,而现在有众多的航空公司与国内外航线,机场等基础设施也大大得到改善。他对中国政府给予国际民航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采访结束时,柯泰特博士表示很高兴通过《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向广大中国读者转达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诚挚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