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追踪 - 传统产业 - 正文

“洋”医院挑战我国医疗服务业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王笑梅 2002-01-03 15:18: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北京1月3日消息:“洋”医院已经进入中国。室内摆放着兰色的布艺沙发,茶几上散放着几本杂志,沙发边的鲜花发出淡淡的香味,大厅的圣诞树上彩灯闪烁,还点缀着各式圣诞小礼物,不由让记者想起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候诊室见到的一番景象。

  据新华网报道,和睦家妇幼医院是中美在1998年建立的第一家合作医院。去过这个“洋”医院的人,都会对其“人性化”管理和优质的服务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儿,见不到在国内医院患者长久地等待,也见不到患者痛苦的表情。一位患者的陪客告诉记者,在“洋”医院,不论“洋”医生还是中国医生都把患者看成客人、朋友,医院一切为患者着想,甚至从细节上都让患者满意。一般首诊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在这里看病不仅解决了身体的痛苦,还得到了精神的愉悦。

  根据我国入世达成的协议,我国承诺开放医疗和牙医服务;允许外方与中方合作设立中外合营、合作医院和诊所,允许外资比例不超过70%,即外方可控股。到2003年,我国将正式开放医疗服务业,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投资规模大的综合性“洋”医院将进入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全国约有200余家,但总投资额不高、规模不大;服务内容比较集中于眼科、口腔科等专科服务项目上;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在华的外国人。

  根据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合资、合作形式设立的医疗机构,其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至少应该有100张病床的规模。我国已经批准台湾台塑集团在北京北郊建立医院,其床位将有3000张,规模超过北京现有的医院。业内人士认为,合资、合作医院必将带来新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将对“回扣”成风、服务差、医疗事故频发的国内医院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老百姓只选好医院

  国内医院长期缺乏服务观念。医院收费不是通过优质优价来收取服务费用,而是通过药品来为医院谋利,而“洋”医院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收取服务费用,“洋”医院因此不断地吸引患者。以和睦家医院为例,在1998年到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0%是国内患者,而到目前这一比例提高到约50%。

  但是,把收入较高的中国人和在华的外国人作为主要目标群体的“洋”医院,对一般老百姓来说,看病的最大障碍在于它的费用。像和睦家医院的收费大约是国内医院的十倍,甚至于更多。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患者还不能把看病时享受的服务作为一种消费来看待。

  而国内的医院主要针对大多数医保群体。利用医保定点医院的优势,国内的医院受到“洋”医院的挑战还不明显,但“土”、“洋”医院短兵相接的时间就要到来。随着国内营利性医院的出现,其必将参与对医疗有高消费需求群体的争夺。另外,随着规模大、综合性的“洋”医院的进入,也必将和国内医院争夺大众群体。到时,“土”、“洋”医院将展开在服务、管理、人才等全方位的竞争,促进多元化的医疗市场形成,促进医院在服务、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改进。这对老百姓来说可是个好事,不管“土”医院、“洋”医院,他们只选择服务好、价格优的好医院。

  国内医院需要加强“自身保健”

  我国的医疗服务业长期被当成公益事业来做,一直是卖方市场,加上公费医疗制度、医药不分的体制,养成了医院的“老爷”作风。“药价虚高”的现象在国内医院很普遍,有的药高出成本价十几倍,还时常从医院的药房里开出假药。医疗事故也时有发生,但是患者很少能打赢这种医疗官司。

  对此,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已经寿终正寝,医疗保险制度自去年开始已经全面启动;医药分家已经实行等等,藉此来改善医院服务、打破医院“以药养医”的“坚冰”,但医院之间的竞争还是很不充分。

  去年,又开始医院分家,明确了来我国医疗机构将由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以期通过它们之间的竞争来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迎接性“洋”医院的挑战。但从具体实施的情况看并不理想。今年北京首批41家医疗机构实行改制试点,但这41家医疗机构都无一例外地申请为非营利医院。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了解到,目前,这项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但申请营利性医院还是寥寥无几。

  在一般人的眼里,按照“资本追逐利润”的惯例,营利性医院应该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医院纷纷选择非营利性医院,确实让人费解。医院的有关人士对此这样解释说,申请非营利性医院,能享受政府给予财政、税收、医疗保险定点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医院的产权不明确,医疗机构法人对国有资产增值没有法律责任,追求利润的动机不强,难怪这41家医疗机构都无一例外地作出这样的选择。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医院的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对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医疗市场单一,既不利于形成医院之间的竞争局面,也不利于医疗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形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