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5日消息:从去年年中就传闻不断的中国民航重组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业内资深人士证实说,原定的“三大集团”重组方案已经铁定不变,并且近日将陆续挂牌营业,准确的说法是,“成熟”一个就挂牌一个。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此消息的来源之所以用“业内资深人士”的说法,是因为国家民航总局有严格的纪律,不经批准,不能随便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所以,他告诉记者,千万别出现他的名字。
对中国民航的重组,从去年开始就有各种说法,而从国家民航总局透露出的消息表明,组建三大集团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是,去年底又传出“民航重组”将要重新洗牌的消息,大意是民航总局先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然后由国家计委牵头,就此方案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待国务院批准后,才能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重组,重组因此遇到了障碍,不得不延迟进行。
但是,这种说法至今没有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证实。记者在采访这位业内资深人士时,他告诉记者,撇开这种说法准确与否不说,有一点是非常准确的,那就是至今没有接到过任何通知称国家计委要介入此事,倒是听说过三大集团成立后,交由国家经贸委统一管理,而至于说原定的方案打乱重新组合,也就是民航要重新洗牌的说法不知道是从何而来的。
这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三大集团”的重组方案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近日即将陆续挂牌,成熟哪个就先挂牌哪个,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记者就此采访了北方航空公司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张祁。他从报纸和网上看到了各种有关民航要重新洗牌的传闻,但从来没有过来自上级有关部门的任何说法,反倒是按照原定的组合方案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且北方航空公司与南方航空公司的重组进展相当顺利,甚至已经到了该给新组建的公司起什么名和用什么徽标的阶段,不日即将挂牌,最迟也不会超过今年一季度。
据了解,中国民航改革重组,将使我国出现三大民航“航母”,这三大集团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中国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组建的新航空公司集团,拥有资产总额560.5亿元,运输飞机118架,员工2.03万多人;东方航空公司联合云南航空公司,兼并西北航空公司,组建新航空集团公司,资产总额473亿元,运输飞机118架,员工2.5万多人;南方航空公司联合北方航空公司、新疆航空公司,组建新航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拥有资产总额501亿元,拥有运输飞机180架,员工3.4万多人。
重组后,民航总局企业职能全部剥离,只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机场全部实行属地化管理;空管将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直属民航总局;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在完成改革重组之后将脱离民航总局,党群关系挂靠中央企业工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是在2001年4月底,按照“企业自愿、政府引导、发挥集团优势”的原则,中国民航直属企业航空公司和服务保障企业就组建五大集团达成了初步意向。此后,上述企业紧密接触,谈判协商,于2001年底制定出了具体改革重组方案,上报中国民航总局。
但是, 还有消息说,按照原定计划,2001年底,新组建的三大集团就可开始挂牌,只是因为资产的问题而使重组屡屡搁浅,对此,那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民航重组方案的具体细节,究竟谁和谁联姻,都是由上面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各航空公司再协商,结果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再把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来重新修改,但在重组推进过程中,有一些矛盾也是不可否认的。比如,东方航空公司对西北航空公司的兼并事宜,众所周知,西北航目前负债30多亿元。有消息说,东航曾经表示,如此巨债如果能顺利实现债转股,则合并有可能,否则根本负担不起。还有消息称,国航与中航的合作中,中航有资本金几十亿元,而国航自有资本金则少得多。在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中,资产优势方自然不甘屈于老二,究竟以谁为核心,很可能成为争议点。更有一种说法称,东航与国航曾三次写报告请求联合未获批准。西南航与云南航都有与南航合作的意向,对老大难西北航,山东航空公司积极抛出“橄榄枝”要求联合,地方政府也表态为西北航背债,但都未获批准。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以上种种传闻且不说是真是假,但是在整个重组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资产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机场的属地管理的问题,就是个难题。把机场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是不愿意背这个包袱的,这可能与民航运营长期亏损有关,地方政府不愿意往这座巨大的“无底洞”里填钱,再说有些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压根儿就负担不起维护机场运营的巨额资金,让他们再凭空背上这么个包袱,他们不同意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点也仅仅是一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在整个民航重组过程中,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体制的弊端和由此造成的观念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