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着两会期间的"利好",3月7日,深沪大盘再次放量上扬,上证指数收盘1613点,再创反弹新高。市场的心态明显乐观,"今年有大行情"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多。那么,我们的证券市场真的否极泰来了么?笔者认为没有。相反,随着反弹的延续,市场做多动能的消耗,反弹结束后,市场的巨大风险又将浮出水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到目前为止,两会期间究竟有什么"利好"。周小川主席明确说"证券市场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从中国经济总量看,以十年为周期来衡量,这个说法当然成立,但这并不表示最近的一年、两年中国股市没有风险。而从各方利益的均衡看,由于我们根本没有树立以股东为利益核心的理念,在市场圈钱仍然是主旋律,这样,我们的市场能否建立一个健康的循环体制就值得怀疑。更何况,我们的市盈率仍然高企,如此巨大的泡沫根本不可能被填实。
前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则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股市的论述归纳为两点:一是积极发展;二是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尽管他把发展放在前面,但我们显然明白,经过去年熊市的洗礼,市场的投资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再来一次5.19式的狂飙突进已经没有了客观基础。相反,市场的内部矛盾则随着其泡沫化的日益增加而日渐激烈,规范才是未来市场的主旋律?(有人认为,去年的熊市已经减小了泡沫,笔者不这么看。我们知道,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业绩与市场的涨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块利润随着市场下跌烟消云散,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整体收益水平正在不断下滑,这一点看看2001年的年报就会明白。这些因素已经抵销了下跌对泡沫的消化作用)。
至少到目前,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两会并没有对证券市场提出实质性的发展措施(可能也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措施稳定如此高估的市场),这何谈"利好"。
其次,我们看看去年导致股市大跌的因素解决了么?我们认为有两个层面的因素导致市场下跌,第一是市场内在的结构矛盾,包括审批制、一股独大等等;第二则是国有股减持,包括减持价格和流通股补偿。而国有股减持一直被理解为导致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似乎只要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的市场就可以万事大吉。
如此,我们就国有股减持进行分析,此次两会并没有解决国有股减持的问题,这至少表明管理层目前的犹豫心态。至于如何实现"双赢"更是没有论及。其实道理很简单,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有人赚就会有人陪,想双方都赚钱根本不可能,"双赢"本就无从谈起。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即使按照净资产减持都不会为投资者带来实质性的利润。即使国有股真的按净资产减持,在最初的惊喜之后,市场很快就会趋于冷静,风险将不可避免。
至于更深一层的制度性矛盾,笔者认为,一两年之内根本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于它能够有效的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于两者能否形成良性循环。而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除了为企业盲目输血以外,并没有建立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机制,股东的利益被严重漠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信心并不会恢复,市场也根本不可能反转,而在反弹的力量消耗殆尽之后,风险又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