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10日消息:中国政府日前决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兵马俑的故乡,设立西部的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以使西部大开发迈上一个新台阶。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科技部日前批准了在陕西关中平原实施这一项目的规划。这也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另一个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设在东部的江苏。
分析家说,这意味着中国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了更为实质的内容。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李忠民认为,高新技术将在中国战略性的西部大开发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如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和犹他州的开发。”
据了解,这个被一些专家称为“西部硅谷”的项目将以已经发展10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为基础,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相关科研和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在以西安为中心的4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电子信息、软件、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环保、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优势较为突出。今年,这一地区的技工贸产值将达560亿元。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海鹰认为,这一地区在被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后,将有条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和投资环境,对外商的吸引力也将增加。
据悉,中国政府正在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扶持这一产业带的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把一些重要工业基地和高技术项目建设在西部,包括有名的飞机制造公司、航天和核子基地。在关中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被称为“第二次西部科技振兴”。
如今,这片地带集中了近9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85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1000多个科研院所和50多所大专院校,每年有两千多项科技成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