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追踪 - 传统产业 - 正文

三年“烂尾楼”今成香饽饽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姜崴 2002-04-17 15:34: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厦门4月17日消息:几年了,厦门普达房地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铁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心。看着自己曾经“烂尾”的房地产项目普达广场在一层层升起,销售一天天火爆,他心里总算踏实了。

  据《市场报》报道,普达广场在厦门曾是炙手可热的房地产项目,它东与厦门大学隔街相望,南边是浩瀚大海,西瞰可将鼓浪屿收入眼底,不愧是黄金宝地。普达公司1994年启动此项目,1997年获得预售许可证。“那时候房子卖得很火,20天工夫进账500来万。”来自沈阳的周铁军回忆起当年还有不小的成就感。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普达公司卷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中。一审二审普达败诉,法院将普达广场查封,还冻结了公司的账户。普达广场一下子从明星楼盘变成了“烂尾楼”。官司一打就是3年,到200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普达公司胜诉。然而,打赢了官司的普达公司已是负债累累,根本无力再建普达广场。于是普达公司请入厦门万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

  由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合作双方都担心经营过程中失去控制。在一次到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商谈利益分配、风险和债务承担及项目管理问题时,普达公司提出将预售资金交公证处监管,双方很快达成一致,随后施工单位也欣然接受由公证处按施工进度拨付工程款。

  2001年4月,普达广场重新开始预售。为消除市民的顾虑,开发商将公证处介入资金监管的事广为宣传。出人意料的效果出现了,不到一个月销售额接近1亿元,期房销出七八成,创下厦门房地产近年来少有的好成绩。这下可“苦”了鹭江公证处。“我们介入其中,原先只是想当个忠实的‘账房先生’,增进合作双方的信任,再说当时只是个内部局部监管,没什么风险。可没想到这一下却玩大了。”鹭江公证处的饶健副主任说。他至今不能忘记一位两鬓花白的厦门大学老教师拉着他的手说:“不是有你们监管,我无论如何不敢买这房子。这可是我一辈子的积蓄啊!”公证处感到了自身的责任,他们一方面广泛参与了项目的保险、银行贷款的清偿以及按揭银行的确定等工作;另一方面设立了一个将购房款以公证提存的方式存入的专门账户。他们还不得不在房屋预售处设点办证,并对购房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有时要投入四五个人的力量,十分忙碌。

  饶健说开始的一个月他们的确负担很重,特别是精神上压力大,因为公证处能保证的是预售款的专款专用,却难以保证房子一定建成。他说,房地产项目“烂尾”,原因无非有三,一是开发商自有资金不足,二是挪用预售资金,三是恶意诈骗,卷款而走。其中第二个原因较多,因此公证保证了预售资金的专用,许多工程就不会“烂尾”。“我们之所以敢冒风险,吃这个螃蟹,是因为我们把公证服务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在法国,公证的作用就是构筑整个社会的信用平台,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鹭江公证处主任苏国强说。鹭江公证处成立于2000年6月,是司法部批准的全国公证处合作制试点单位,从事业单位性质改为直面市场。公证处成立之初,萦绕在几个合作人脑际的就是如何通过实实在在的公证服务,构建市场信用平台,使公证服务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打破公证在人们心目中“盖章收钱,没什么用”的老印象。为此他们投下了全国第一例公证执业保险,向社会公开承诺错证赔偿,承担民事责任,赢得社会好评。

  普达公司董事长周铁军坦言,选择鹭江公证处,是因为老百姓信得过它。他说,之所以找一个碍手碍脚的“第三者”来监督自己,就是要重建普达广场的市场信用,房子不建好,钱就不是我的,让购房者重拾信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