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证券 - 中国经济 - 正文

金立群:中国经济增长不容怀疑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李保华 2002-05-16 17:01: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金立群指出,中国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财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努力防范财政风险。
北京5月16日消息: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今日在京发表个人看法说,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政府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是正确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金立群说,中国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相当于180多亿美元的长期建设国债,并继续提高国家公职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这对实现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非常必要的。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这说明中国政府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正确,而且有效。中国今后5至10年,将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相机抉择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推进西部大开发。争取到2010年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

  金立群是在由法国里昂证券和经济日报·环球财富共同举办的2002年中国投资论坛上讲这番话的。

  金立群谈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西方媒体也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夸大中国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水分”,最终将暴露其脆弱性,而这种脆弱性可能首先就体现在财政的可持续性上;一是夸大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对于很多有兴趣了解中国这个古老文明国家的人来说,这些失之偏颇的报道无疑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首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只要亲身目睹中国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人都能感觉到,近2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项社会进步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此外,2001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22%,这主要来源于经济增长和加强税收征管。如果没有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是没有保障的。

  其次,关于中国的财政风险问题。我想强调两个方面。第一,近年来我们连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没有削弱财政的实力,反而,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近4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收2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7.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近2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7.1%。第二,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增加了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收入,稳步推进了部门预算、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第三,是依法理财取得重要进展。财政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执法力度增强。

  金立群指出,中国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财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努力防范财政风险。

  近几年来,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赤字和债务增加较多。过去四年中,中国财政累计发行了5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1.5%提高到2001年的2.7%,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8.1%提高到2001年末的16.3%。按国际公认的标准,目前中国这些指标都在安全线以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财政实力及承受风险的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也一直密切关注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切实采取了一些措施,以防范财政风险。

  对一些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潜在财政风险问题,如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缺口等,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正在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