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16日消息:寻呼业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用户流失严重,业务急剧萎缩,寻呼台数量减少等等。“2001年平均每天有一家寻呼台倒闭,今年的情况恐怕会更糟。”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据《经济日报》报道,来自联通寻呼的消息印证了这一点。联通寻呼是目前的行业老大,拥有3300万用户,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目前大大小小的寻呼台排着队请求被联通收购,1万用户以下的寻呼台根本不具备和联通谈判的资格。”联通无线寻呼事业部副总经理于英涛告诉记者。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联通已收购了65家寻呼台,接收了近100万的用户。就在4月中旬,以寻呼业务起家、目前用户规模居全国第3的深圳润迅集团,将广东的50万用户集体转让给了联通。
几乎所有人都在问:联通为什么要逆市接盘?润迅等没有钱赚,联通就会有钱赚吗?事实上,联通寻呼自身的日子也不是太好过。2001年联通流失了600万用户,业务收入锐减,从盈余转为亏损。用总裁王建宙的话来说:“寻呼业务的下滑超出了预期。”
“联通是一个上市公司,没有盈利空间的业务肯定不会去做。联通做寻呼,是要赚钱的。”于英涛的语气很肯定。那么,如何赚钱呢?
一方面,通过兼并收购其他的寻呼台,扩大自己的用户群,走低成本扩张之路。举例来说,广东联通目前的寻呼网络容量为700万户,但用户不到200万户,其网络利用率明显偏低。对于已经投入的固定设备成本来说,只有用户多了,规模大了,网络利用率高了,收入和利润才能上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模经济”。
为此,于英涛明确表示,兼并和收购其他的寻呼台,将是今年联通寻呼的一个主要工作。目前联通寻呼的市场占有率为70%,今年底将达到80%,2003年底将达到90%左右。届时整个行业的整合基本完成,全国会有3至5家大的寻呼台为用户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寻呼业自身应向信息定制、电话营销、呼叫中心等增值服务转型。服务和应用的种类多了,才能留住用户,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也就有了。
于英涛指出,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缩短了寻呼的使用寿命,对寻呼行业的打击很大。但寻呼业自身的不思进取,没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增值业务,而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战上,也是寻呼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寻呼业毕竟还有好几千万的用户,这就是资源;另外,寻呼的低成本、大容量和广播式等特性,决定了其在开展增值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为这些用户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将决定寻呼业的前途。
联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首先,联通198/199全国网将转型为无线信息网,及时向用户提供股票、彩票、新闻、娱乐、财经、农业信息、求职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等。而且这些信息服务是可定制的、个性化的。这项业务将于6月1日正式推出,命名为“联通新资讯”。
其次,联通寻呼会和迅猛发展的手机短信紧密结合。比如说,很多用户会嫌手机输入中文太累太麻烦,就可以打电话到联通寻呼,由接线员代为输入并发送到对方手机上。再比如说,用户不方便接手机的时候,可以转至联通寻呼,由接线员以短信的方式将来电号码和简短留言发给用户。
第三,利用富余的设备和人力,联通正在开展电话营销、外包呼叫中心等业务。比如说,联通设有企业呼、热线呼,目前已和TCL等达成合作协议。TCL王牌彩电给用户留的热线寻呼是:198呼TCL王牌。消费者如果需要维修等服务,只需打这个热线寻呼,联通就会以群播的方式将消费者的姓名、住址、需求等发送给每一个TCL王牌的维修人员。附近的TCL维修人员接到信息后,即可立即上门为消费者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相当于TCL将自己的呼叫中心外包给了联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接线员的服务更周到。据透露,目前联通正与海尔等更多企业进行洽谈。
应该说,尽管颓势难挽,但寻呼业还是有不少亮点的。据估算,全国寻呼用户最终会维持在3000万户左右;只要成本足够低、业务足够多、服务足够好,这个行业还是有生存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