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追踪 - 传统产业 - 正文

家电业的另类亏损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李保华 2002-05-17 16:24: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北京5月17日消息:2001财年的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家电上市公司的亏损面已经超过90%;一些家电中坚企业的年报惨不忍睹,康佳亏损近7亿元,万家乐亏损超过10亿,科龙电器亏损15亿元。亏损面之广、亏损幅度之大史无前例。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大股东巨额资金占用成为巨亏的制度性原因。随着产权改革的深入,政府(一般都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开始从企业中退出,上市公司与旧有大股东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浮出水面,家电企业前所未有的另类亏损惊人。

2001年,两家民营企业广州汇顺和顺德格林柯尔分别进入万家乐和科龙电器,取代当地政府成为大股东,这一转制暴露出原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问题。万家乐股份因为替两个原股东万家乐集团和新力集团违规担保资金高达七个亿,直接导致2001年的巨额亏损;科龙电器也查出原大股东容声集团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达12.6亿,并且至今问题还是悬而未决。随着国有企业转制和国有股出让速度的加快,由于这种奇特的资金占用而引起的亏损还会大面积显现,以前地方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巨大支持,现在已经变成了巨大的拖累。

市场占有率导向发展战略也导致了今天的巨亏。中国家电企业都是由地方企业发展起来的,在向全国扩张的时候比较注重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以利润为目标。在中国家电业发展初期,市场占有率普遍比较低,产品利润较高,所以,只要市场占有率提高就会有利润的提高,但是,当产品价格一路走低时,依然把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就危险了。更有甚者,很多企业想用亏损状态下的高占有率狙击竞争对手,而对手又狙击不倒,巨大的亏损就在所难免。

计划经济时代的制造方式也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因素。在占有率战略的指引下,开足马力生产,然后将产品放进仓库,旺季的时候消化,消化不了再在淡季降价。再生产----再储藏----再降价成为家电企业每年制造与销售的主要循环模式。所以,怎样实现从为库存生产到为定单生产的制造模式的转变是中国家电企业扭亏的关键。

过度的价格倚重阻碍了家电企业的创新需求。中国家电产业依旧处在生产要素导向的初级阶段,企业竞争集中在生产要素的价格上。长期的价格战给市场带来了适应这种价格战的消费惯性,另外,超低的价格战在较短的时间内、过早地把多种家电产品拉进了普及期,市场对差异、精致产品的需求比较弱,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超低的价格根本没有利润。

多元化成为亏损永远的伤口。中国家电企业的结构一般都是一个集团公司,集团中的一块优质资产(一个或者两个产品组成的起家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实际上成了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窗口。利用"窗口"融到的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元化,所有的多元化扩展都在家电圈内,由于所有家电产品的市场环境、结构相同,所以,在新进入的产品里找不到利润,找不到利润还不了债,亏损就是最后的结局。

外资企业的本土化战略强化了中国家电企业未来亏损的可能。加入WTO之后,我们原来据为专有的比较优势难以专有。在外资企业获得比较优势之后,中国企业最后的价格优势也将丧失。最近松下的战略性商品战略已经开始实行,松下与中国企业的产品的价格差距已经微乎其微。

中国家电企业将很快丧失亏损的权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