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证券 - 证券市场 - 正文

证券民事官司“多”起来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王笑梅 2002-06-15 11:30: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股东告公司,上市公司告媒体,独立董事也上法庭.
北京6月15日消息:股东告公司,上市公司告媒体,独立董事也上法庭…… 证券民事官司“多”起来 

  据《证券时报》报道,世纪星源诉《财经》杂志侵权案、某PT公司原独立董事诉管理层案、ST东源与重庆钢铁资产置换案、中科创业股价操纵案……近期是证券市场的官司密集期。官司多固然是一个鲜明的特点,但官司新,更透露着证券市场悄然发生的一些变化,值得关注。  

股东告公司

  ST东源案的新意在于,原告是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即股东告上市公司。原因是,第二大股东认为相关股权转让和资产重组协议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属于无效协议。谁有理谁无理,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此案的意义在于,在大股东都愿意促成一家上市公司重组成功的大环境下,ST东源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20%)却对它已经面临的退市风险视而不见。这至少说明,ST东源的第二大股东认为,重组ST东源将获得的收益,并不比原拟置入的资产多。  

由此可见,大股东对重组一家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的态度,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并不是每一家面临退市危险的大股东,都愿意竭尽全力挽救它的。看来,挽救一家ST公司的收益,并不一定都大于成本。而且,随着证券市场股权再融资难度的加大、债权性再融资工具的主流化,重组一家具有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将逐渐减小,最终可能出现对类似所谓的资产重组无人喝彩的现象。  

公司告媒体

  上市公司告倒媒体,或者说首例上市公司状告媒体案,是世纪星源告《财经》侵权案的新意。

  此前,原蓝田股份原打算状告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捏造”事实的“名誉侵权”案。只不过被告不是媒体,而是作者。由于刘的文章,原维系蓝田股份现金流的巨额银行贷款被终止。刘的文章,系根据原蓝田股份公开发布的信息,推断出该公司“财务故事”无法自圆其说的结论。如果不是因为原蓝田股份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其十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拘传,刘姝威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独立董事也上庭

  而某上市公独立董事、某大学一位副教授告有关管理机构案,其新意则在于它是第一桩涉及独立董事的案例。

  该副教授对自己因独立董事身份被罚款10万元表示异议,他担任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期间,该上市公司涉嫌重大违法违纪。该副教授认为,他只是个“花瓶董事”,某上市公司的事与己无关。  

该案的新意还在于提出了一些疑问:独立董事制度是否真的有效?“花瓶董事”是否需要对聘请单位违法违纪事件负责?独立董事们在“和平时期”拿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费”,是否有风险?诸如此类。  

几个不同的官司,都透露出不少信息,而信息背后的意义,值得关注。这些信息,可能对未来市场的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官司多了起来,应该是个好事,它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化程度越来越高了。随着司法对证券市场逐渐多的介入,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成熟和规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