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追踪 - 传统产业 - 正文

中国农业在标准化建设中提升竞争力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王笑梅 2002-06-15 11:28:3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南宁6月15日消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内外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企业参与到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绿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据新华网报道,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敞开,但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主要进口国对中国农产品检验手段提高了,检验次数和项目增加了。而在中国国内,依靠农药、化肥等支撑的传统农产品也越来越没有市场。

  70%农产品靠外销的江苏省盐城市把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抢占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市长陶培荣说,按照市场准入要求,该市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质量体系,对出口创汇的外销产品,引进了国际先进标准作为执行标准;全面推行ISO9000系列认证,促进加工企业实现达标生产。

  以盛产蔬菜闻名的寿光市是中国的“农业科技高地”。不久前,市政府在畜牧、林果、蔬菜等行业制定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生产标准。寿光市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的检测基地,投入1千万元从日本进口检测设备,成立了市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并在乡镇建立19处农产品速测室,全市每月监测200多个样品,以确保产品质量。

  各类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是中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主力。许多企业主视农产品质量建设为企业的生命线。他们认为,只有抓标准化,才能实现农业国际化。

  山东省安丘市许多出口企业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向农民提供技术、良种,指导农民种植、养殖。全市有20多家出口企业添置了农产品化验设备、检测仪器。而江苏省昆山市永丰余公司则将原有耕地表土层铲掉20厘米,以保证土壤中不再有农药残留。

  杭州其门堂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是标准化建设的受益者。这家公司董事长沈加奎介绍,今年,公司投资3千万元引进了国际一流的蔬菜加工设备,还从日本、韩国高薪聘请两名管理人员。现在企业已大变样,以往的初级产品每吨只卖2千元,如今通过深加工每吨价格涨到6千元。

  从田头到餐桌,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行标准化建设无疑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一些企业主建议,中国政府应加快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