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180指数即将出台的消息曾经成为6.24行情的导火索之一。而今,上证180指数的正式运行并没有为市场带来太多的惊喜。尽管如此,在一大批投资者,包括相当一批机构投资者中,上证180指数似乎仍然是市场"稳定"的希望所在。那么,这批股票真的能成为市场中坚,真的能为再度显露低迷趋势的市场注入活力么?
笔者认为可能性较小。
上证180指数自从出台伊始便被部分市场参与者和媒体与理性投资联系在一起。做这种联系的人似乎没有想到,理性投资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他绝对不会因为把上市公司重新归归类就突然从地里蹦出来。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这180家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们就会明白,所谓180指数带动理性投资很可能会成为昙花一现。
众所周知,能够入选上证180的公司大多规模较大,运营状况相对较好。相比于那些能够不停地在乌鸦和凤凰间转换的垃圾股来说,这些公司更能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在业绩上也更缺少腾挪余地。它们基本集中在钢铁、港口、建筑等资金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而这些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那么目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呢?从国内来看,通货紧缩正在日益加剧,投融资体系不畅正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国外呢?尽管美国宣布其第二季度GDP增长达到3.1%,但作为其经济引擎的IT部门仍萎靡不振,这种以低利率形成的房产、汽车销售的暂时繁荣难以维持。近期美国市场每况愈下的走势证实其宏观经济危机临近最好的先兆。拿目前市场权重最大的中石化来说,它的业绩变化与原油价格的波动密切相关。姑且不论经济增长乏力对原油价格的下拉作用,即使是目前俄罗斯采取的越来越激进的原油出口政策也将对国际原油价格形成巨大的上挡压力。这样,我们对其中期和全年的业绩与其显然需要保持一份谨慎。而这还没有论及在香港市场上完全与国内A股享有同样权利的H股的股价仅有1.4元港币,还不足国内股票价格的一半。
由此,笔者认为,鉴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仍然严重高价,市场泡沫堆积,在现在的点位上根本无从谈及价值投资,上证180指数更不会对价值投资有什么推动。
实际上,谙熟中国证券市场规律的人都会明白,所谓180指数倡导理性投资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怎么样能从这些股票的涨跌中赚钱。但看看这些股票的质地,看看这些股票的规模,我们很难相信他们能够成为中国市场"庄股规律"合适的目标品种。因此,即使是从中国证券市场"资金市""投机市"的特征说,上证180指数也很难有多大的上行空间,更谈不上能支撑市场了,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股票的炒作手法上都带有明显的"毕其功于一役"的短线操作迹象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