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6.24行情以来的第八个交易日。尽管市场在耗费了巨大的成交量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但舆论上看多的声音却一浪高过一浪——“筑底”、“突破”,大有“井喷”之势。那么,这场行情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能够更上层楼?
笔者认为,此次行情难以持续,市场自身的规律将再占上风。
由于这场行情本身就是反基本面运行的,也许谈论基本面、制度缺陷还不能够提供充分的论据。笔者仅以市场本身运行中的趋势来说明市场的脆弱。
超级大盘股的走势对市场运行至关重要。相信没有中国石化、宝钢股份、招商银行、马钢股份、上海石化等股票“革命性”的上涨,上证指数可能早就回到1700点以下了。但在笔者看来,这些股票前期的上涨主要是由于资金有计划地进入和其突然性的效果,他没有基本面的改善作为后盾,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应该上升20%或者更多。从操作角度看,这批资金总归要借助跟风资金的进入才能够进一步操纵,乃至最后出货套现,已但缺乏跟风盘的介入,很难想象这些使之巨大的股票能够任由摆布,超级大盘股并不是调教好了的一匹马。
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股票上涨的最大作用还是在于能够获得其他资金的共鸣,对市场指数起到“杠杆”作用,随着市场的调整,笔者相信在这些股票上操作的资金很快就难以引起共鸣(中石化等股票在6月25日至28日的上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当这些票已经难以形成市场“共鸣”的时候,笔者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够促使这些股票上涨。而且,想必投资者都会明白,以这些股票的质地他们不可能总居于如此高位,那么,如果这些股票的调整开始,脆弱的大盘又如何承受他们的重量呢?
其实,有些时候,市场的涨跌可以从投资者自身的心态来寻找答案。目前大多数投资者的态度都可以用“狐疑”来形容——狐狸在薄冰上战战兢兢行走,只要微微听见破冰之声就会迅速远遁。几乎所有进场的投资者都抱着打一枪就跑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根本不可能保持市场的“稳定”呢?总是由于后方空虚想着防守的部队怎么可能打得好仗呢?尽管舆论上把市场形势说得如何之好(比如某些专家确信有“中级以上大行情”的来临),但市场本身并不是如此。如果市场真的如此看多,那么,为什么上证指数在1700点徘徊不前,对1750点久攻不下?为什么即使指数上涨,下跌股的家数也会大于上涨股,而一旦指数下跌大批股票马上变脸呢?
说到底,笔者认为,那些看多和做多的人仍然想像以往那样,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只是这一次他们能不能像以往那样成功很值得怀疑。毕竟,皇帝的新装的太可能再穿第二次,而经过熊市洗礼的市场多少多了一份理性,在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宏观经济的趋势。可以说,我们的市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经朝着理性的方向坚定地迈出了一步(至少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推进了这一进程),如果无视市场的这种变化,那笔者相信,无论多大规模的资金都将被市场吞噬,除非它能把绝大多数的筹码都买下来。(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