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月14日消息:今年以来,随着冰淇淋、液态奶等乳制品走俏中国市场,中国乳品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能力抢占市场,一些非乳品行业也开始转向乳业,中国乳业已形成了竞争态势。
据中财网报道,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仅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中国的乳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乳品加工企业。
去年以来,在一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同时,实力雄厚的内蒙古伊利和蒙牛集团、黑龙江完达山集团、上海光明集团、石家庄三鹿集团、北京三元集团等快速发展。它们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趁机扩大生产能力,抢占乳业市场。光明在山东组建了鲜奶生产基地,兼并了武汉海口乳品厂等多家企业;三元一方面在呼伦贝尔建起了奶源基地,另一方面南下深圳、厦门、福州等地寻找合作者;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先后整合了上海、天津以及东北的乳品企业,使全集团公司冰淇淋和液态奶销量持续上升。
面对日益看好的乳业市场,中国一些资金雄厚的食品、房地产、饲料等企业,也纷纷将资金投向乳业。浙江娃哈哈集团、宁夏新华百货公司和四川希望集团等,先后转行进入了乳品行业。国外金融业与实业携手也开始打入中国乳品市场。据悉,瑞士银行澳大利亚分行已派员协同澳洲驻杭州领事馆官员,与浙江的一家乳品企业商谈合作,拟在当地出资建大型乳品厂,条件是全部用进口澳洲奶粉作原料。
此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下调,国外乳品企业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全都进入中国市场,国际乳业巨头中已有4家在中国建厂。跨国公司如瑞士雀巢、日本森永、意大利帕玛拉特等,都先后在黑龙江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和生产基地,通过合资、收购、租赁、委托加工等形式,间接控制当地奶源。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去年三资乳业的产值已占到中国乳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利税总额占40%以上。据了解,为了抢占中国乳品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已将奶粉价格从去年每吨2800元,降至现在的1500元。
据中国一些乳业专家分析,中国乳业形成竞争态势,主要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粮食生产受挫,各地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都想发展奶牛业,使国内出现了“养牛热”;乳业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商,他们利用资本优势,或转产或兼营乳业;国外乳品企业看好了中国巨大的乳品市场潜力。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就在乳品上反复降价,致使中国乳品进口关税降低,为它们的乳品打进中国市场争取到了有利条件。
面对中国乳业形成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乳业专家们冷静地指出,目前中国乳业市场竞争还存在一些问题。饲养管理水平很低,主要是奶牛的单产水平低。目前中国成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每头约为3500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5500公斤的水平。目前,中国许多乳品生产企业用奶粉还原液态奶,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最低卖1.05元一袋,比用鲜奶生产的液态奶价格低一倍以上,造成恶性竞争;非乳品行业进入乳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不具备奶源基地、牛奶及时加工、牛奶保质等条件下,仅靠资金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
为此,专家们建议,要想保持中国乳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完善中国乳业法规,制止恶性竞争。外行业进入乳业,应采取合作的方式,避免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