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7月17日消息: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和平街的工行储蓄所,看到尽管仍然有人在排队等候,但以往一排几十米的长队不见了。一位大妈说:“我是在银行快开门的时候才来的,国债利息就那么点儿,能买上就买上,买不上也无所谓。”据了解,截至昨天下午4点,大多数银行的国债都没有卖完,农行的5亿元国债销售额度只卖出去1.8亿元,北京市商业银行的同等额度虽然卖出去3亿元多,但有四成是机构购买的。该行工作人员说:“以往的凭证式国债都是紧着个人买,单位根本就买不上。”
北京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员分析说,本期国债利率大幅缩水是导致投资者热情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三年期国债为例,上期的票面利率是2.42%,本期只有2.07%,算下来收益比同期储蓄不过多十几块钱。另外,市场资金充足度的下降也是一个原因,每年一期的凭证式国债销售都会格外火爆,越往后越降温。因为在年初的时候,人们刚过完春节,年终奖金等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的钱袋很鼓。如今已经到了年中,投资人的资金已不如年初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