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年报披露工作的全面展开,部分上市公司在第一季度报告中所作的业绩预告频频发生"变脸"。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家公司的业绩预告发生变化,个别公司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更预告内容。
按照沪深证交所要求,今年半年报实行新的业绩预告制度,即上市公司预计半年度可能发生亏损或者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或增长的,应当在第一季度报告中披露。此后,有200家左右的公司在季报中预告了中期业绩。
业绩预告"变脸"的现象在去年年报披露时就有发生,当时曾引来市场各方不少的批评。至今年半年报,这一现象再度上演,一些公司的业绩预告甚至出现巨大落差。如长风特电,其业绩预告就经历了"预升------预降------预亏"三部曲。该公司第一季度出现亏损,但在季报中表示,"预计后期将有较大幅度上升";6月19日,公司忽然发布提示性公告称,"由于上半年是家电产品销售淡季,销量减少",公司"预计上半年利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7月2日,公司又称"资产重组尚无实质性进展,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短缺,预计2002年中期将出现亏损"。
无独有偶,一季度亏损的ST猴王在季报中表示,"若公司在后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2002年中期将能盈利"。可到了6月22日,公司便说,"由于股权过户等原因,目前公司资产置换尚未完成。经初步测算,2002年中期将会出现亏损"。此外,南京熊猫也"上演"了业绩预告前后"判若两人"的一幕;深信泰丰、汇通水利、北大高科、广东甘化等公司都是季报预警,而后预亏;深天地、ST幸福则是先预亏,而后预盈。
上市公司为何会发生业绩预告"变脸"?从客观上说,与以前的临时报告相比,新规定要求公司预告的时间更早了,因而其准确性存在的变数也更大。从主观来讲,有些公司对业绩预告的态度不是很认真,甚至不排除个别公司故意为之。
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指出,业绩预告失真,尤其是急剧"变脸",将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趋势的判断把握不定,从而增大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新的业绩预告制度在时间上体现了真正的超前性,因而更加显现出预告的价值,有利于投资者及时规避风险或获取投资机会。而在制度渐趋完善的情况下,尽快提高预告质量就显得刻不容缓。为此,业内人士建议,上市公司要真正树立讲诚信的责任心和信誉度,以对投资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业绩预告。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出业绩预告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并约束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变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