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证券 - 证券市场 - 正文

联合证券财务黑洞惊现 董事长总经理双双出局

证券之星 作者:全华 2002-07-30 14:22: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行情转暖后,在政策面的支持下,一些券商已经渐渐恢复生气,而联合证券却仍阴云重重,举步维艰。
深圳7月30日消息:今年三四月间,一个消息在深圳的证券界悄悄流传:联合证券董事长王世宏和总裁殷可接踵去职,随着这两人的离开,这家在1997年曾经资本金规模位列全国第二大券商日后的路子怎么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有业内人士评说,自去年以来的行情低迷让整个证券界日子都不好过,在行情转暖后,在政策面的支持下,一些券商已经渐渐恢复生气,而联合证券却仍阴云重重,举步维艰。

  不良资产率超过200%

  随着王世宏和殷可的离去,联合证券下一步何去何从,这是该公司面临的抉择问题。

  联合证券的利润来源主要依赖经纪和投行业务,但在券商经纪业务进入微利时代,以及证券承销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之时,联合证券的这两项业务有萎缩之势。

  在王世宏和殷可时代,联合证券2001年共完成12个主承销项目,筹资总额达73.5亿元,承销家数在全国券商排名第5位,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3.6%上升到6%。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联合证券的投行业务在今年萎缩得相当厉害。迄今为止,联合证券在今年还未做成一单投行项目。据内部人士透露,下半年,联合证券能完成1-2个投行项目,就已经很不错了。显然,随着王世宏和殷可的离去,联合证券在投行业务上已经陷入低谷。

  联合证券的经纪业务也遭遇困难。在佣金实现市场化下,和大多数同行一样,联合证券的经纪业务陷入较大的困境。该公司的营业部由于大多脱胎于原股东单位,早已存在的不良资产大大降低了营业部的经营价值。在佣金市场化下,联合证券的经纪业务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

  王世宏的离去,让联合证券业已存在的历史问题更难以解决。显然,清欠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难度加大。而不良资产问题已让联合证券大吃苦头。

  从整个证券来看,券商处于不良资产窘境并不奇怪。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情况看,截至2002年5月底,118家证券公司净资产额为917亿元,不良资产却高达460亿元,不良资产率超过50%。

  相比之下,联合证券的不良资产问题则更为突出。该公司的不良债权主要由大股东占用资金形成,根据联合证券2001年度财务报告来看,截至2001年12月底,大股东占用资金金额为5.19亿,经营形成的债权尚有1.22亿,遗留清理资产0.37亿,三项合计占11.07亿净资本的65%。

  记者得到一份2002年4月的财务报表显示:联合证券的净资本只有3.3亿。以此项数据计算的话,联合证券的不良资产率超过200%,这显然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从这份报表来看,联合证券的财务状况有恶化之势。

  增资扩股成救命稻草

  事实上,清理不良资产已成为联合证券的一道难题。中国证监会有明确规定,证券公司不良资产的问题未解决之前,申请综合类券商资格、新批营业部、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取得抵押贷款资格,等等,一律不予受理审批。

  这样,由于联合证券的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这些国家支持券商健康发展的政策资源,联合证券都不能享受,导致业务拓展空间受限制,经营成本也相对较高。事实上,正因为受制于不良资产,联合证券今后很难与其他券商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竞争。

  曾几何时,联合证券公司以注册资本10亿元,实收资本11.18亿元,仅排在申银万国之后,列第二位的全国大券商。

  然而,随着这几年券商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资本金最高的银河证券已达45亿元,联合证券曾引以为荣的资本金规模在今天只能排在30名以外,现有的资本金规模已限制了公司业务的拓展。

  资本金规模不足,和不良资产一道,也影响了联合证券公司的资金周转。据记者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该公司为40家营业部拨付营运资金近40亿元,对外投资(投资于基金管理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共1亿元,固定资产及其他占用近1亿元,仅以上三项共计使用资金6亿元。联合证券可供其他业务运作的营运资金严重缺乏。

  事实上,联合证券必须通过资金拆借来弥补漏洞,这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周转,也增加了财务费用的支出。正缘于此,实施增资扩股,已成了联合证券的当务之急。然而由于大股东占用该公司资金,造成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彻底解决。这给联合证券的增资扩股蒙上阴影,在上述问题未解决之前,联合证券的增资扩股方案很难过得了证监会这一关。

  事实上,深圳证管办也对联合证券的历史问题作了最后“通牒”,该办在监管建议中严厉指出:“对于二00二年六月三十日前仍未清偿公司资金的股东单位,我办将对其委派的董事任职资格提出异议,并提请公司股东会予以罢免。”

  王世宏和殷可的离去,也让联合证券的增资扩股面临不小的困难。王世宏和殷可在证券界极具影响力。在王、殷时代,不少对联合证券的增资扩股方案感兴趣的企业,都是冲着此二人的名望和才干来的。王、殷的离去,自然使这些企业的兴趣大打折扣。

  以联合证券目前的股东来说,只有宝钢等极少数企业还能拿得出真金白银的现金来增资扩股。四通集团为首的部分股东自身还欠联合证券不少钱,所以很难指望他们再拿出现金对联合证券的增资扩股方案信心不足。

  联合证券能否抓住“增资扩股”这棵救命稻草,目前还很难预料。

  接收的不良资产

  出生豪门的联合证券,存在着事实上的先天不足。由于不少股东是以原有的财务公司的营业部资产投入联合证券,部分股东向联合证券投入营业部的同时,并未完全厘清债权债务关系,这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联合证券公司继承这些由股东单位出资投入的营业部后,才发现这些营业部并不是干净的“壳”,这些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给联合证券造成麻烦,这以华诚投资公司出资欺诈最为代表。

  华诚投资公司在以华诚天津营业部作价入股联合证券时,隐瞒了该营业部存在的向社会巨额集资3个多亿的严重问题。在投入联合证券前,该营业部在当地发行委托下,即老百姓把钱放在营业部,营业部答应给予一定利息,营业部集资的钱后被华诚用来投入房地产而无法收回。华诚在入股时,没有向联合证券披露此事,这显然给联合证券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迫使联合证券起诉华诚。

  除了股东出资投入营业部外,联合证券公司是在收购哈尔滨证券基础上成立的。为此,联合证券与不得不继承原哈证遗留的7300万元的清理资产。此外,联合证券也须处理在原STAQ系统上历史遗留的1.12亿元债权,对于这部分债权,联合证券的2001年度监事会报告也承认:“这部分欠款大多在三年以上,成为坏账的可能性相当大。”

  然而,这只是联合证券历史不良资产问题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以四通为首的部分股东单位占用公司巨额资金的问题更为严重。

  在储忠任总裁期间,联合证券仍将大多数营业部委托给股东单位托管,直到2000年,也就是储忠任职的最后一年,联合证券总公司才完成对营业部的集中管理。

  由于仍由股东单位托管,造成了这些营业部实际上仍被股东控制。其结果是,股东单位占用公司巨额资金的问题迟迟难以解决,而且在股东托管期间,部分股东继续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非法融资等行为。

  深圳证管办的一份文件中也称:“截止2000年末,13家股东单位占用公司资金高达8亿余元,账龄在2~3年以上,造成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彻底解决,严重违反《证券法》。”

  其中,大股东四通集团占用联合证券公司资金的问题最为严重,这一问题至今也未全部解决。

  由于股东实际上仍控制营业部,使得联合证券对营业部缺乏有效监控,一些营业部发生的不规范事件也给联合证券带来麻烦。例如,联合证券原授权经营的万财营业部与大亚湾财务公司的一笔国债纠纷给联合证券带来了本不必要的连带风险。

  万财营业部与大亚湾核电财务公司在1998年3月签订协议,大亚湾核电财务公司将面值为1500万元的国债托管至万财营业部,在当年年底,大亚湾核电财务公司向法院起诉万财营业部,指出万财营业部未经其同意,把所有权本属大亚湾核电财务公司的上述国债卖出,并将所得款项划给万宝电器集团财务公司。大亚湾财务公司要求万财营业部赔偿1500万元国债和365万元应得利息,并要求联合证券也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自营的不良债权

  通过仔细梳理联合证券的不良资产,可以发现由三部分形成:原哈证遗留的不良债权,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以及联合证券本身经营中形成的不良债权。

  对于这部分在经营中形成的不良债权,主要有三笔欠款:湖北千里马药业公司3000万元、北海国际经济发展公司1000万元、中物投资公司6587万元,令人费解的是,联合证券和相应的债务人竟然没有完善的借款协议,当时管理的混乱可见一斑。

  这三笔借款中,“湖北千里马”和“北海国际”的欠款属于承销业务中的过桥贷款。据业内人士介绍,券商向辅导上市的企业提供过桥贷款,已成了圈内公开的秘密。过桥贷款,一般发生在要上市的企业中,这些企业在上市前都有融资需求,券商为此向其提供贷款,等企业上市圈到钱后,再归还券商。其风险在于,如果企业上不了市,那么券商提供的过桥贷款往往就成了券商不良资产。

  据称,“湖北千里马”由于经营不善,上市无望,所欠联合证券之钱,已很难归还。幸运的是,“北海国际”据悉已通过了发行评审会,年内有望上市,联合证券这笔贷款看来还有希望。

  不过,与上述两笔贷款相比,联合证券向中物投资公司所提供的6587万元贷款最为蹊跷。

  据记者所得到的联合证券内部员工举报材料称,1998年,联合证券公司承揽“宁波华通”收购项目,联合证券作为该项目的财务顾问,项目的收购方是深圳中物集团。而中物投资公司据说也是中物集团的关联企业。联合证券向中物投资公司所提供的6587万元贷款,也因此被有关人士认为有猫腻。举报材料认为“在宁波华通项目上,公司不但没有一分钱收益,还酿成大笔烂帐”。

  在储忠任总裁期间,联合证券在江西赣能等自营项目上的做法也令人费解。记者拿到的举报资料表明,在1998、1999、2000年,联合证券在江西赣能的自营项目上,占用资金最多,也是给公司带来最大窟窿的项目。这份材料称,1999年这只股票占有资金8个多亿,本来可以赚大钱,但经过5?19大行情却带来惊人的亏损。联合证券的一份正式财务资料中也承认:公司在赣能项目的以前年度亏损1500万元。

  对于此反常现象,联合证券内部人士在另一份举报材料中称:联合证券之所以出不了货,其原因是有数位高层人士借公司自营机会设立个人账户,通过各种融资方式大肆买入公司自营的股票,为已牟取巨额的不当利润。

  有业内人士指出:内部人士跟庄建老鼠仓已是众所周知的生财之道,亏损的冤大头往往是券商自己。

  对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联合证券现任总经理于业明表示无可奉告。

  曾经的好日子

  2000年10月,联合证券董事会换届,王世宏在第二届董事会中正式出任董事长。同时,经理班子也进行改选,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殷可担任联合证券第二任总经理。他曾在国泰君安担任副总裁。

  针对联合证券的积弊,王和殷提出了新政纲领。按照王世宏和殷可的设想,联合证券的发展思路是:理顺股权、增资扩股、改制上市、成立金融控股集团。

  在王的努力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华诚以天津营业部出资问题上,果断启动法律诉讼程序,法院判定华诚投资出资欺诈行为成立,消除了该营业部因非法集资问题给联合证券公司带来的巨大风险隐患。

  在清理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方面,工作异常复杂。在清欠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王世宏直接主持董事长办公会议,拿出具体指导意见。

  王世宏的努力取得较好的效果。按照深圳证管办的一份文件的数据,截至2000年末,以四通集团为首的13家股东单位占用公司资金高达8亿余元。在2001年底,也就是王世宏主持大局一年后,股东单位占用公司资金为5.19亿元,减少了近3亿元。

  在殷可的主持下,联合证券的经营也颇有起色。在2001年,联合证券的投行业务共完成12个主承销项目,承销家数在全国券商排名第5位,筹资总额达73.5亿元,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3.6%上升到6%。

  殷可上台伊始,还提出设立网络经纪公司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联合证券分拆出40家营业部,与一家证券网站一起,在引入新的战略股东后,成立网络经纪公司。

  这显然是个巧妙的方案,一是引入战略股东后,能带来新的大约4~5个亿的充裕资金,可以解决联合证券由于不良资产过多而制约业务发展的难题,而且也可借此机会提升营业部的质量;同时,网上业务是券商经纪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使联合证券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殷可的方案据说也得到了王世宏的赞同和欣赏。但是殷可的方案遭到董事会的否决。

  董事长总经理双双出局

  殷可的方案遭到董事会的否决,其实并不奇怪。深圳证管办在监管建议书认为:“联合证券公司董事会与经营班子职责不明确。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部分议事规则未履行《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超越法定职责。”

  更致命的是,在联合证券的董、监事会,虽然在机构和职能上有所完善,但部分成员不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风险控制等整体利益出发,而是谋求其所代表的股东单位的单方面利益,形成了一个利益圈子。

  证管办在这份监管建议书也指出,董事会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经营班子,过度参与或干预了公司领导班子的正常经营活动,致使经营班子难以充分行使职权,公司的正常业务活动难以有序进行。

  因为董、监事会的部分成员往往谋求其所代表的股东单位的单位方面利益,这样,与经理层发生矛盾不可避免。殷可的双赢方案就被认为对部分老股东不利。因为在该方案中要把营业部剥离出去,部分股东单位一直将入股联合证券的营业部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部分老股东当然无法容忍这一点,因而导致该方案被否决。

  事实上,殷可主导的其他经营方案也经常遭到董事会的阻挠和否决,最终导致殷可挂冠而去。

  王世宏的遭遇也颇为类似,王一心想把联合主券做成“一流的投资银行”。但是,王世宏的行为显然对一些长期占用公司资金的大股东不利。因此,这些股东单位派出的董、监事成员,经常干预公司资金的正常催收,致使这部分股东单位长期占用公司巨额流动资金。

  王世宏主导的清欠工作,也不可避免地遭到这部分董、监事成员的阻挠。王世宏的出局也就在所难免。王世宏在今年初,也以年迈为由,辞去董事长一职。

  资料链接:

  1997年10月,联合证券公司成立。这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成立的证券公司,是最早一批注册资本逾十亿的大型券商。这家被寄予厚望的券商在当时曾有“航空母舰”之誉。

  联合证券公司的股东分别是宝钢、四通、广东核电、中国国际航空等37家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当时,联合证券注册资本10亿元,实收资本11.18亿元,仅排在申银万国之后,列第二位。尽管联合证券的股东实力不凡,但真正以现金入股的股东只有宝钢等少数几家大型国企,不少股东直接用证券营业部的资产入股。事实上,联合证券的起源正是大型国企财务公司的营业部。

  在1997年以前,不少大型国企下属的财务也开设了证券营业部,经营证券业务。按照国家金融分业的政策,这些大型国企下属的财务公司必须将证券业务剥离。

  在这一背景下,37家大型国企的近40家营业部被剥离出来,在收购原哈尔滨证券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证券。自1997年10月联合证券成立到2000年10月,联合证券的第一任董事长由党伍喜担任,后党在1999年底辞职,其后董事长一职由副董事长代理。第一任总经理为储忠。


  2000年10月,联合证券董事会换届,王世宏在第二届董事会中正式出任董事长。同时,经理班子也进行改选,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殷可担任联合证券第二任总经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