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月30日消息: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刊登的200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其中期实现净利润及每股收益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作为家电业的龙头企业,青岛海尔业绩首次出现下滑,对整个行业有着什么样的警示作用?接受采访的空调类上市公司和券商研究人员均认为,空调行业上半年的形势在青岛海尔的半年报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对空调业整体业绩上涨的预期不能乐观。但是,他们同时认为,半年毕竟只是一个短期的业绩,并不会成为行业的“拐点”。家电业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必将带来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而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
据《证券时报》报道,从上半年空调企业经营不容乐观的情况看,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第一,该行业“靠天吃饭”的特征再次凸显。由于“天公”不作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雨,导致空调销售旺季启动较往年推迟了大致二个月。这种季节性的因素对空调企业业绩的影响相当重要。第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二、三线品牌频频发动价格战,使得行业的利润率趋薄;外资品牌经过多年的磨砺,对中国市场的适应力正在加强,其针对国内市场开发出低端产品,也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给本土品牌带来较大的压力。
部分业内人士称,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的加剧,空调业的竞争格局正在产生微妙变化。二线品牌涌出一批黑马,而部分一线品牌因应对市场变化不够迅速,价格灵活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导致经营指标下滑。还有部分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仍保持平稳,但是由于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销售费用增加,也可能会带来净利润的下降。
综观上半年,空调业总体经营形势确属严峻,但是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人士对下半年出现转机还是充满期待。据称,由于近两年全国气候反常,1998年、1999年空调的销售旺季就出现在八、九月份。今年历史重现的概率尚还存在;其次全国普通出现的房地产热也可望带动空调产品的需求。
尽管如此,空调企业经营要扭转整体严峻的局面,其难度已越来越大。部分人士指出,由于行业进入的门槛降低,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环境越来越差。只要是进入了这个行业的企业,没有谁会主动退让,打价格战势在必然。当然,这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通过价格竞争,各企业比管理,比成本,拼实力,最终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构筑整个行业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