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深发展(000001)发布公告,宣称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目前无重大事项通报。消息一出,对深发展抱有种种幻想的市场随之趋弱,刚刚露出些苗头的反弹迅速被空方遏制。笔者并不认为一个深发展就会对大盘的走势发挥多大的影响,但市场表现出的对于深发展被外资并购的预期,和对外资并购对国内上市公司影响的乐观估计却值得投资者分析和重视。
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对于外资购并的预期已经日益高涨,"对市场将产生长远的推动力","成为中长期热点"的论点不绝于耳,那么,外资并购是否真的能拯救疲态尽现的证券市场呢?
笔者不否认外资并购将在相当一批上市公司中产生,也不否认可能产生一些局部热点(尽管这些热点也属于炒作范畴),但认为外资并购能够对市场的中长线趋势产生影响,笔者却难以认同。
我们来看看作为一个整体,外资并购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一般来说,就全球范围来看,并购成功的概率不到20%,大部分并购以失败告终,不少大肆并购的企业还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包袱,前不久申请破产的安然、世通无一不是大规模并购的产物。笔者相信,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过程中,这一概率并不会提高。实际上,由于国内区别外企业之间巨大的技术、规模差距,国内企业的被并购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以市场换投资"的过程,如果说在国内经济开放度仍然较低,在中国还没有正式加入WTO的条件下,外资还能够做出让步的话,在中国入关以后,外资做出的让步只会越来越小。比如IBM与长城集团的合资,IBM就在合资企业之外另设企业,自己控股,另起炉灶。这种情况仍然会在国内重演。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会与外资并购方产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外资并购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由于治理的不规范,国内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并购的展开不会仅仅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包括地方政府利益、内部人利益等等非经济因素将掺杂其中,为并购带来并不光明的前景。前不久,被法国达能并购的乐百事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全部出走,而其最大的并购企业娃哈哈也露出一些离心倾向,这已经折射出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曲折之处。
由此可以看出,外资并购还面临重重困难,大规模的展开,和展开后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都值得商榷。
现在相当一部分人对外资并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他们没有考虑一旦并购不顺利,外资撤出并购项目,那又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什么影响,更没有考虑目前国内证券市场股价严重高估,即使是外资并购也很难填补其中的泡沫。可以说,外资并购对市场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或者说是一个中性因素,而由于国内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缺乏,中期前景并不是特别的乐观。(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