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稿 - 证星视点 - 正文

政策利好会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全华 2002-08-05 20:58:0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大盘在1650点附近的盘桓使得很多投资者的神经再次绷紧,从最近两个交易周的行情演化分析,所谓缺口1560-1650的支撑力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强大——在一个如此重要的技术位,市场只能以窄幅震荡的方式来象征性的体现支撑力度。这一点显然并不令人乐观。
大盘在1650点附近的盘桓使得很多投资者的神经再次绷紧,至少从最近两个交易周的行情演化分析,所谓缺口1560-1650的支撑力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强大——在一个如此重要的技术位,市场只能以窄幅震荡的方式来象征性的体现支撑力度。这一点显然并不令人乐观。我们越来越多的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市场基本面当然恶化,但管理层仍然会出台措施救市,缺口不会被完全封闭。


可以说,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在只能通过做多获利的情况下,没有人希望市场渺无生机,持续下跌,可如果我们判断市场上升,我们至少要找出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么,管理层的利好能否为市场提供支撑呢?在利好政策和市场上涨之间能否划上等号呢?笔者认为未必。


首先,证券市场是一个充分博弈的市场,绝大部分参与博弈的人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投资决策,非市场的力量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市场博弈的充分程度与市场规模有着直接的联系,市场的规模越大,它的操纵成本也就越高。目前国内市场仅流通市值就超过1万亿人民币,它的中长期趋势只会受其本身运行规律的作用,非市场力量的影响较为有限。


如果我们把这种"规模效应"缩小到板块、个股,我们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晰。6.24行情中,招商银行、中国石化等几只超级大盘股对指数的上涨居功至伟,但随着行情的退潮,这些股票已经留下了巨大的顶部,这种顶部显然对其股价的再度上升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显然,运作这些股票的主力机构很难获得什么利润。笔者在6.24行情后开始就说过,超级大盘股不是一匹驯服好的野马。既然个股是这样,那这个规模巨大的大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次,随着2000-2001大牛市的运行,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以“机构-散户博弈”为主要矛盾的市场形势正在向“机构-机构博弈”转化。这种转化使得股价的操纵成本大大上升,也使得以往那种极度投机的资金循环链条难以建立。而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持续的资金循环链条,在上市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市场的上涨就只能是镜花水月,任何非市场因素刺激的市场上涨都只会为大盘带来更多的空方压力。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从管理层的角度看,能够提供的利好已经较为有限。最大的利好停止国有股减持仅仅造出了几个交易日的行情(从长远看,这是不是利好还有待商榷。而且笔者一直认为,国有股减持并不是导致2001年以来大熊市的主要原因)。那么其它的利好又能支撑多久?市值配售的政策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潜在的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由于抵押物价值的下降和通货紧缩前提下居民投资冲动的极度衰减,其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市场下跌的中长线趋势仍然没有转变的迹象,利好政策的影响较为有限。当然,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市场,并且具备较大的不可预测性,但至少在目前,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充足的理由来支撑大盘的强劲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我们显然应该将风险的防范放在首位。(尊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