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追踪 - 传统产业 - 正文

药品降价伤了八成药企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孙磊 2002-08-09 10:41: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北京8月9日消息:日前从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获悉,该局医药处最近对1200余家医药企业进行的有关药品降价的调查表明,过快频率强令性的药品降价给医药企业造成负担。39.5%的企业表示药品降价对企业冲击很大,42.6%的企业表示有一定冲击,以上计有八成多企业在降价运动中感觉受到伤害。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近5年来,国家曾先后11次降低药品价格,说明管理部门在消除医药暴利上下了功夫。但是,令人感慨良多的事实是:从北京市物价局最近对10家大中型医院的医药销售调查统计来看,虽然报销范围内的抗生素类药品降价使7家医院的此类药品销售额下降,3家医院的此类药品销售额增幅得到抑制,但10家医院的药品销售总额除协和医院和昌平区医院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8%和5.3%之外,其他8家医院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达到11.5%。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官方公布的所谓由于政府降价患者所得实惠的数额,基本是一种由降价幅度乘药品总价计算出的得数,而最终是大多数要被医院决定消费的患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药品降价的好处。

  可见,药品降价使医药企业和最终消费者都未感到满意。这首先是由于药品降价的政策不透明,一次又一次的降价使企业对价格调整心中没底,价格调整就像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会掉下来;其次过快频率地进行药品降价,使企业减少进货或不断改变进货量,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等;再次,企业售出的各种药品价格不断下降,而企业为扩大销售所付出的中间环节成本并没降低,使企业利润不断减少。当药品降价到使企业难于承受的程度,即导致部分企业为了维持自身利益纷纷停产降价药品,推出类似的新药并调高价格,由此直接导致市场上很难找到降价药品,也就是消费者感觉不到药品降价带来了好处。

  由此,医药生产企业的关注点转向药品流通领域。71.5%的企业认为医院这个环节在药品流通中利润最丰厚,19.2%的企业认为批发环节利润最丰厚,7.5%的企业认为是处方医生。

  业界人士分析,目前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尚没有解决,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没有根本改变,靠卖药以求经费补偿的空间不可能立即得到压缩。这样,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疗保险“三项改革”未同步推进,当改革从药品销售和定价环节大刀阔斧进行时,终因决定消费的源头问题不可触动,而被转移到产销的各环节,造成体制结构矛盾激化。

  医药企业提出,政府应进一步调整降价政策,剔除因政策漏洞造成的种种弊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