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9日消息: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与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继续上升,正从世界排名第14位,向前10位攀升。
据《经济日报》报道,该报告是以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提供的,49个国家、地区的314个最新国际竞争力指标为依据,按照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评价体系结构测算中国国际竞争力的。
报告表明,今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有所回升,已由去年的世界排名第33位提升到第31位。从要素来看:
2002年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继续上升,主要表现在投资、储蓄和适应性的竞争力有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最终消费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一结果符合我国近两年来由于需求不旺,储蓄持续增加,在经济增长压力过大情况下,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导向。
2002年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第31位,比去年上升了2位。其中汇率竞争力排名下降,但汇率政策的评分上升。国家保护的竞争力上升较大,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减弱对本国经济、贸易保护有关。经常项目差额、证券投资、商品及服务出口与进口竞争力均有所上升。2002年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世界排名第44位,比去年下移1位。
2002年科学技术竞争力世界排名第33位,比去年上升2位。除知识产权保护外,国民在国内外获专利数和增长率都有大幅提高。R&D支出水平竞争力三年来逐渐上升,2002年排名29位。R&D人员、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竞争力分别上升了3位、5位、2位,但尚未达到2000年的竞争力水平。
2002年国民素质竞争力世界排名第37位,比去年提高3位。人口特征与就业由于总量大,增长快,仍是有竞争力的要素。教育结构、生活质量、态度和价值观的竞争力均有大幅提高,这与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以积极开放态度面对全球化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