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追踪 - 传统产业 - 正文

汽车信贷竞争盲目 恶意欺诈有所抬头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谭鹏万 2002-08-09 16:12: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北京8月9日消息:为赶在外资汽车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之前站稳脚跟,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进入了一个“混战”阶段,纷纷降低“门槛”、放宽个人信贷条件以争抢市场份额。同时,许多汽车经销商也挖空心思尽一切可能降低消费者贷款购车的条件,以争取分得一杯羹。然而,混乱无序的竞争却给了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恶意欺诈的行为也逐渐露出了苗头。

   据《经济日报》报道,日前,建行北京分行汽车金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巧妙识破四名购车“客户”贷款申请资料中的疑点,及时制止了一场恶意欺诈事件的发生。虽然这一事件中银行未遭受任何损失,但却敲响了汽车金融市场的警钟:汽车信贷诈骗是现实存在的。

  7月2日下午3点左右,建行北京分行汽车金融服务中心业务人员在受理数十笔信贷业务过程中,对北京汽车经销商某商贸公司提交的若干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资料进行审查时,发现申请人张某的贷款资料有较多疑点,其身份证等资料有虚假可能。工作人员当即与北京市公安局联系,经核实,确认该“客户”的身份证及其有关资料是伪造的。在进一步对该经销商提供的其他“客户”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查时,工作人员又发现另有3名“客户”的资料也同出一辙,全系虚假贷款资料。这四个申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客户”选购的车辆分别是一部凌志,一部VOLVO以及两部宝马,涉及金额达298.4万元。

  建行汽车金融服务中心的高度警惕性避免了损失的发生,但是另一家自己做汽车信贷的经销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为争取客户,该公司在分期付款购车广告中打出了“贷款购车自选5%—30%首付;贷款年限8年;贷款利率优惠30%”的口号。但高利润总是与高风险紧密相连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不久前,有两位“客户”在该公司贷款购买了奥迪和广本后,转手就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出去了。若不是这两位“客户”“点儿背”犯了别的事被抓获,连带着卖车的事一起“交代”了,该公司还蒙在鼓里呢!虽然事后该公司追回了这两辆车并进行了拍卖,但还是造成了一定损失。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个人信用体系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各方都在探索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目前比较普遍的就是由经销商提供“第三方担保”以及投保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

  但由于近段时间汽车信贷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许多银行一味拼抢市场,对经销商的审核有所放松,只要有卖车资格的经销商就与其合作,这无形中增加了风险系数。另一方面,有些自己做信贷的经销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为了争取客户在自己的公司办理贷款购车手续以获取“管理费”,采取不投保“保证保险”等手段来降低成本,也为恶意欺诈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部孙伯银博士认为,由于国内银行从事汽车消费信贷只有短短5年多的时间,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目前的风险防范办法只是暂时的过渡,一旦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并完善起来,同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引入他们多年的经验,更为合理的新的风险防范方式就将出现,届时很可能保险公司和经销商的第三方担保就将退出历史舞台。

  就目前来说,在汽车信贷规则和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他建议,银行和经销商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使风险管理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防止恶意欺诈的再度发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