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24后市场的逐步下行,市场上一度出现的乐观气氛逐步消退,但在多空走势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而由于十六大召开在即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近期市场的形势显得错综复杂。进入八月以来,基金业的动作频繁,到昨日的天同"180指数基金"为止,已经有六只基金发行,这些基金又使得不少投资者产生种种幻想,市场的走向又显得扑朔迷离。
那么,市场究竟还有没有空间,中长线趋势可能怎样演化呢?
笔者认为,市场的中长线趋势并不乐观。尽管我们还不能排除在十六大以前市场可能出现的向上冲动,但是相信这种冲动不会改变市场向下运行的大趋势。熊市,仍将继续。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信心对于市场走势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投资者信心的已经大幅衰减。如果说在2001年之前,市场还在玩着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游戏的话,现在这个盖子已经被揭开了。银广夏、中科创业、三九医药等案例或者揭示了市场资金链的形成和其中的脆弱,或者说明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被大股东侵蚀,这些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投资者能够整体性的对市场恢复信心显然难如登天,他们或者会参与短线投机,但绝不会长线持仓,那些在高位大量吃进筹码的机构容易受到巨大的打击。
既然基本面没有指望,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大资金的影响有多大?我们知道,证券市场是一个充分博弈的市场,市场规模越大,博弈的效率也就越高,被集团性资金操纵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尽管国内的证券市场还没有成熟市场那样巨大的市场规模,但是目前的规模足以使某个资金集团难以对市场实加决定性的影响。在6.24行情中,中石化、宝钢股份、招商银行等高权重的股票涨幅超越大盘二十个百分点,但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大盘下跌的趋势,这恰恰印证中国证券市场充分博弈时代的来临。既然已经进入了这个时代,我们相信历史就不会倒转。如果没有群体性的行动,市场就不会存在持续上扬的动力。
当然,我们承认中国证券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单向做多获利的模式和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市场具备一定的作多冲动。但即使是这样,投机也需要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目前点位就连"投机"都难以回旋。这也是市场难以上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证券市场持续长达五年的大牛市已经彻底结束,一轮力度巨大的熊市已经开始。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整个趋势发生反转的迹象。在近几次的波动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涨的快,跌的长的牛短熊长的规律,这种规律一次又一次的解释了市场本身的熊市特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战略方向判断失误,那么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