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鞍山证券公司严重违规经营,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证监会决定自即日起撤销该公司。""鞍山证券公司撤销后,证监会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成立清算组,对该公司进行清算。"由此,鞍山证券成为中国第一家被摘牌的券商,尽管人们可以找出"该公司2000年就被审查""公司规模不大"等等原因,但无可否认的是鞍山证券在国内证券业的发展史上开了先河。毕竟,以前曾经更为危险的万国、君安都只是接受重组,而鞍山证券如此直接"退市"的确提供了某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信息之一就是国内券商的生存状况趋于恶劣。有数据统计,2001年券商总体经营业绩下降,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为64.99亿元和54.26亿元,同比减少70.86%及47.74%。只要仔细思考就会发现,2001年券商还有上半年的"牛市"垫底,亏损主要发生在下半年,而2002年券上则很难找到有效的获利机会。除了投资银行业务由于实行"通道制"以后,券商投行业务的利润率有所上升以外,自营业务和经济业务的获利空间都相当有限。已经有统计表明,中国121家证券公司所属2000多家证券营业部的90%今年前五个月亏损,浮动佣金制的实行更是为券商的经纪业务雪上加霜。
实际上,由于以往的"垄断效应"和市场泡沫,国内券商一直在享受这高额的收益。如同温室中长大的小草,在这种"温室环境"中券商并没有培养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市场发生大规模的动荡,券商很难不受冲击。至少从目前看,国内证券市场仍然泡沫堆积,难以恢复元气,这必然使得下半年券商的盈利能力再受考验。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第二、第三家退市券商就浮出水面。
信息之二就是管理层对于券商"退市"有了新的考虑。南方证券前期也曾风雨飘摇,但管理层还是由于其规模过大而采取了慎重的做法。而对规模较小的鞍山证券管理层则采取了断然措施。尽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层"抓小放大"的思路,但是这不排除管理层杀鸡骇猴的用意。毕竟,管理层不可能总是充当保姆的角色,而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券商的重组成本必然大幅增加,这种成本的增加必然将加大管理层的"拯救"难度,尤其是陷入困境的券商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样,更大规模的券商破产就成为可能,而这种情况可能对疲弱的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不难猜测的。
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必将变得极为激烈,在温室中长大的券商能否经受这种考验显然值得怀疑。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下,券商被淘汰出局几乎是大势所趋,所要研究的无非是时间、规模、数量和影响罢了。(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