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1月24日消息:“1·14”行情之前,市场熊气迷漫,股指不断创出新低。许多投资者迷惑不解:谁在做空中国股市?而今,2002年第四季度基金投资组合公布完了之后,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基金就是空头“司令”!
据报道,基金大幅减仓至2003年1月21日,17家基金管理公司共71只基金均公布了2002年四季度投资组合。统计数据显示,至四季度末,除南方宝元和华夏债券两只债券基金,所有股票基金的加权平均持仓比例为53.11%,这一数字较第三季度的62.29%下降了9.18%。
南方、鹏华、融通、银华、易方达、华夏、大成、富国等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持仓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持仓比例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南方基金旗下的基金金元,由第三季度的88%下降到2002年底的54%,减仓幅度达34%。长盛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同益也出现了大幅减仓的行为,从71%下降到53%。此外,基金兴华、隆元、兴业、兴科、兴和等5家基金减仓均在20%左右。开放式基金中的鹏华行业成长也大幅减仓16.74%。所有这些都表明,基金总体上对后市不乐观而在做空股市。
目前,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总资产规模为1300多亿元,空头“司令”仅一个季度就减仓约130亿元。在它们的示范效应下,市场各方纷纷仿效,致使深沪股市在2002年第四季度呈单边下跌走势,到12月底,上证综合指数已跌至1350点左右。2002年流通市值就蒸发近2000亿元。
在2002年基金中报里,大多数基金经理对2002年下半年行情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甚至还有基金经理认为大盘运行的箱体会上移。因此,基金普遍对第四季度的大盘走势有一定信心。但是,随着市场变幻不定,绝大多数基金选择了逐渐减仓的操作手法,相当部分的减仓幅度还比较大。显然,它们对市场整体走势的预测与实践操作明显背离。按道理,在市场底部应该是大举增仓的时机。然而,多数基金却不断减仓,个别基金的仓位仅剩下三四成。按照它们的思路,似乎还要继续做空股市。
现在回头看来,空头“司令”在2002年下半年都是以做空股市作为主基调,2002年3季度同样有减仓举动,只是幅度较小。截至2002年9月30日,58只基金净值合计949.85亿元,其中股票市值591.70亿元,加权平均股票仓位比例为62.29%,较2002年6月30日的64.31%下降2%,其中封闭式基金下降2.6%。可比口径的54只基金加权平均股票仓位比例为63.58%,较2002年6月30日的64.31%下降约1%。
错误看空瘪了“荷包”基金大举做空中国股市得到了什么“回报”呢?
一是陷于全面亏损。从2002年1月1日至12月27日,运作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基金共有49只,其中47只基金的净值较年初下降。这49只基金2001年12月31日的净值约为708亿元,2002年12月27日净值合计为612亿元,考虑基金鸿阳和基金通乾等2002年中曾分红的因素,经过近一年的运作,49只封闭式基金净值总体缩水95亿元;2002年上市的5只封闭式基金在考虑了基金科瑞和基金丰和的分红后,缩水近8亿元,全部封闭式基金共缩水103亿元。截至12月27日,挂牌交易的5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全部跌破1元面值大关。截至12月31日,17只开放式基金中除2只债券基金南方宝元、华夏债券,以及最近成立的银华优势企业基金外,其余14只开放式基金净值也都回落到1元下方。可以说,几乎全部基金都沦为亏损一族。
二是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市值折损大。截至2003年1月3日,54只封闭式基金经过大幅下挫后全部跌到了0.90元以下。其中,去年9月上市、价格最高的基金融鑫也仅0.87元,价格最低的基金景宏和基金汉兴才0.66元。封闭式基金与2001年末市值相比,持有人的市值损失近155亿元左右。其中第四季度损失最大,从9月13日以来的最近3个月,基金市值从760.03亿元减少至645.77亿元,减少114.26亿元,减少幅度为15%。封闭式基金价格重心不断下移,净值与市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到年底达到89.13亿元,加权平均贴水比例高达12.13%。
众所周知,证券投资基金是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我国之所以大力实施基金扩容,管理层也是出于迅速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初衷。管理层希望看到的是,基金能够成为理性投资的榜样。当行情火爆之时,基金不应该火上浇油;而当行情低迷之时,基金虽然没有托市的义务,但也不应该落井下石。然而,几年的实践表明,基金的所作所为,与管理层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行情火爆的2000年,基金“黑幕”事件使投资者大失所望;而2002年,行情低迷,基金竟又成了空头“司令”。作为管理层寄予厚望的机构投资者,尚且如此缺乏理性,市场又如何能走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