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2月27日消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富人更富”的同时,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没有下降迹象。
社科院公布城乡收入调查报告,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呈现拉大的趋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日前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以上判断。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社科院课题组从1988年开始经过数年的长期跟踪,分别在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实告诉记者,“实际的差距比这一数字还要大。”他说,人均收入比率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个人收入概念计算出来的,即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比率。
“很多人会对这个比率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它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别。”李实对此解释说,城镇居民的非货币性收入没有被考虑在内,比如城镇人口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等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李实说,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农村低收入人群状况有所改善
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份调查报告带来的似乎并不都是坏消息。从报告提供的全国的样本来看,虽然收入最低的5%人群组和10%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处于很低的水平,但是没有出现下降的迹象。也就是说,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
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国高收入人群收入比例的上升主要来自城镇,而不是农村。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些结果意味着“富人变得更富了”。此外,在城乡收入拉大的过程中令人欣慰的还有农村的低收入人群组的状况都有某种程度的改善。
对高收入人群收入的快速增长,李实认为,一方面是劳动收入市场化的表现,比如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收入出现差别,高端人才收入增长较快;技术工人比非技术工人明显挣得多等,“这些现象体现出社会给予个人应有的回报。这一群体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高收入的快速增长还体现在一些隐性经济领域和垄断行业,大量的“灰色收入”也在加速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城市化过程影响农民平均收入
李实告诉记者,从收入差距的构成上看,全国的收入差距是由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所构成。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2/5以上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它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超过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李实说,“首先是农村地区的逐步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不仅影响到农民的平均收入,而且引起高收入者流入城市后使得农民收入更加平均化了;其次是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大大增加,打工机会的普及化意味着农民打工收入的平均化过程,非农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另外,最近两年在很多地区实行的税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