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证券 - 证券市场 - 正文

三年亏损昨日起暂停交易 *ST华信:还有救吗?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周杨 2004-03-10 13:33: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ST华信于昨日起开始暂停交易,目前离6月30日已时间不多,如果到时仍不能实现账面盈利,公司将终止上市,也将成为武汉市第一家终止上市的公司。
证券之星3月10日消息: 据《证券时报》报道,因连续三年亏损,*ST华信(000765)于昨日起开始暂停交易,目前离6月30日已时间不多,如果到时仍不能实现账面盈利,公司将终止上市,也将成为武汉市第一家终止上市的公司。复牌还有多大希望?这是目前*ST华信的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业绩跳水历程1997年上市的*ST华信是武汉市老字号商业企业,是武汉商业上市公司"五朵金花"之一。1998年6月,原武汉市江汉区国资局将所持有的2668.4万股国有股无偿划转给华中信息技术总公司。事实上,正是从这次转让开始,公司一步步走向了没落。


华信集团介入之时,正值科技热潮盛行,*ST华信很快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后续的重组题材曾给投资者以极大的期望值和想象力,2000年公司股价从十几元直达近40元的历史高位。公司在这一年启动了配股再融资活动,并于2001年2月7日拿回了9905万元配股资金。但随后披露的2000年年报中,公司每股收益由1999年的0.44元下滑至0.115元,市场为之哗然。然而,这只是*ST华信业绩不断下滑的一个开始。


2001年*ST华信年报亏损,每股收益-0.08元;2002年每股收益亏损1.14元(进行两项调整后)。2003年公司每股收益亏损0.75元, *ST华信跨进了暂停上市公司的行列。


问题其实很简单近日,记者来到*ST华信办公地---位于汉口航空路附近的外运大厦,见到了唯一在公司办公的高管---董秘涂飞舟。记者说明来意后,涂飞舟这样答复记者:"华信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全部都进行了公开披露,你们从公告和报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资料显示,*ST华信主业不断萎缩、对外投资无序且存在明显的可疑之处,是导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直接原因。而另一方面,大股东长期占用资金、大量对外担保,造成*ST华信资金枯竭从而长期无法形成新的效益来源,是其滑向退市深渊的根本原因。


而公司于2003年6月5日披露的关于中国证监会武汉证管办对公司巡检的整改报告显示,*ST华信的实际状况十分惊人:9905万元配股资金有8617万元被挪作他用,在配股前隐瞒贷款,资金体外循环,货币资金管理混乱,与辽宁东江集团的资产置换存在严重的价值高估行为,8386万元的评估值与1223.9万元的实际开发费用之间的差额高达7000余万元,是明显的恶意侵吞上市公司资产行为,另外,信息披露不实和关联方占用资金行为也十分严重。


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12月31日,*ST华信控股股东华中信息技术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5584万元,其中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3818万元,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1768万元。此前公开承诺的在2003年底之前归还的两笔欠款,至今仍没有归还。


截止2003年12月31日,*ST华信对外担保共9笔,合计18550万元。这些贷款期限最早始于2001年,由于承担连带责任,每年计在华信股份头上的利息高达1800万元,除了天津德利得集团的3000万元已经解除外,对伦新电脑的2000万元已转为其他应付款。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这些担保都没有反担保条件,其中仅为关联方深圳世纪东方担保就有9700万元,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到了即将因两年亏损而加*号的2003年1月,公司还在发布为山西诚泰实业担保的董事会公告。上述担保中,公司尚承担担保责任的借款总额为15550万元,其中12850万元已到期,债务人尚未偿还上述借款。目前,*ST华信到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多达20笔,数额高达22635万元,公司陷入了严重的支付危机。


重组搁浅事出有因为化解退市危机,*ST华信从2002年中期启动了重组程序,大股东将所持9145万股股权托管给北京龙宇投资有限公司。对于北京龙宇这家3月份刚刚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998万元的投资公司,其重组*ST华信的能力十分可疑,2003年6月16日,在*ST华信没有任何作为的北京龙宇和华信集团解除了股权托管协议。


在这一股权托管协议解除之前,2002年12月31日,武汉市政府将*ST华信第一大股东华中信息技术集团整体划转至武汉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从那时起,*ST华信第一大股东的资源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政府全资公司变成了政府直属的开发区管委会实际控制。


2003年6月,*ST华信董事会改选。这届董事会的9名董事人选中,除3名独立董事外,有三人来自东湖开发区。其中一名董事为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晓玲,暗示了*ST华信的潜在重组方和重组方向。


在采访中,几乎各个方面的人士都对*ST华信的重组持乐观态度,原因是公司规模有限,由武汉市一位副市长担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政府机构出面重组*ST华信,而且*ST华信重组所涉及2亿多元的资金量并不是十分惊人,甚至仅仅成功追讨华信集团的恶意欠款就足以扭转局面。这应该是一个没有多大悬念的重组案例。


事实上,如果政府部门保牌态度坚决,结合*ST华信2003年度实际亏损状况,积极促成公司与银行就债务豁免达成协议,以一笔能够绕开法律障碍的政府补贴即可实现低成本保牌,公司将因此获得2年的宽限期。利用这一宝贵的重组时间,可以敦促华信集团将侵吞的巨额资金归还,置入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帮助公司恢复造血功能,使公司获得持续经营能力。


但问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华中信息技术集团整体划转至武汉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则由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市委、市政府授权下代表市国资委全面经营和管理。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15亿元,全资、控股、参股企业35家,专门接收政府划转的停产企业的大型国有控股集团。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是由武汉高科控股集团与武汉市良种场共同组建,其主要资产为位于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北端的约9000亩土地,该
土地的性质目前为农业用地。



*ST华信由开发区副主任吴好平分管,吴同时也取代了造成*ST华信目前局面的原华信集团负责人赵从钊,亲自出任华信集团总经理。他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当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他可能就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另外,欲与*ST华信进行资产重组的武汉高科农业集团却不归吴具体分管。据有关人士透露,正是各个环节的协作不顺畅才导致了重组进展缓慢。而有关方面对公司重组的决心不够和经验不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按照有关方面的重组思路,*ST华信的资产重组方案被定格在将这片土地装入上市公司,而这一显然难以通过监管部门审核的重组方案最终胎死腹中。

目前摆在*ST华信面前的路已十分狭窄,华信集团尽快归还对*ST华信的欠款和*ST华信实际控制人加大对公司重组的支持力度是避免退市的关键。从目前反馈的信息来看,虽然公司错过了避免暂停上市的最佳时机,但有关方面对*ST华信的重组并没有完全放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