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3月10日消息: 据《证券日报》报道,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在沉寂了2年后,近期再度出现了升温的迹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1月6日起的短短两个月内已经有14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理财公告,总额达11亿元。其中,2月26日,吉林森工董事会决定利用自有资金5000万元进行国债投资;2月27日,丽珠集团公告称,拟认购价值人民币14000万元的中石化2004年10年期固定利率公司债券;3月4日,赤天化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利用自有资金6000万元申购货币型基金进行短期投资。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再度升温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股市向好,而另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原因,就是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表示,当前通货膨胀“趋势明显”。这个判断得到数据的强力支持:去年四季度,各月物价涨幅分别是1.8%、3%和3.2%;今年1月是3.2%;物价的环比指数从去年8月开始连续6个月上升。从央行监测的数据表明,企业商品价格已经连续13个月上升,今年1月同比上升6.7%,环比上升1.1%。
通货膨胀的出现导致目前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这就意味着,现在的银行存款,无论是企业存款,还是居民存款,都是在不断“缩水”中,如果任这种趋势进行下去,那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创造更多的利润才能弥补“负利率”带来的损失。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与其被动地把资金放在银行导致企业价值“缩水”,还不如主动进行对外投资,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保值。可以说,是“负利率”的出现,再度“催热”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而随着通货膨胀的预期逐渐形成共识,相信负利率加大的压力会导致更多的上市公司采取委托理财等方式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