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证券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的理想组合

证券之星 作者:周杨 2004-03-15 15:27: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200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调控的目标之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
证券之星3月15日消息: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200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调控的目标之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


199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历了长期的负增长,经济生活表现出明显的通货紧缩态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通货紧缩使得企业投资积极性下降,内需市场难以启动,缓解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去年开始,CPI恢复正增长,特别是12月份出现了明显的上扬趋势,涨幅达到了3.2%。


然而我们还应关注到上涨背后的几个问题,第一,目前我国的物价小幅上涨,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较大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调节,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农业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护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现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很好的正效应。否则,如果粮价进一步下跌,农民种粮积极性得不到提升,粮食将继续减产,有可能导致未来粮价的暴涨。而物价的大起和大落,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从去年开始,一些初级产品如能源、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上涨速度过快。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容易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考虑到价格政策的调控空间和延滞性,今年预期物价指数在3%左右,是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调控目标。目前在我国,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中级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传导到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存在着市场约束的衰减效应。从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目前我国依然是供大于求,因此,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不会导致最终消费品价格出现同样幅度的上扬。
第三,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物价上涨1%到5%,这个区间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上涨",或者称是"一个可容忍的通货膨胀率"。我国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定在3%左右,是一个合理的预期。它既不至于高到引起老百姓的恐慌,同时又能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使宏观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地运行。


因此,今年我国提出宏观调控的两个主要预期目标,一是经济增长率7%左右,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这两个目标对国家来说,是实事求是的。应该讲,今年仍将是一个经济增长比较快,价格水平比较稳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是"高增长、低通胀"的一年。这两个数字对于宏观经济来讲,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