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3月17日消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平安保险将于今年内登陆香港股市已然确定,上市所将带来的巨大利益,使得平安保险数量庞大的内部职工股中隐含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平安保险的股权,除了在外资股东、国有资产股东手里的部分,另有1/3股权在自然人控制的法人企业手中,其中包括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新豪时”)所持有的7.9%的股权,将与平安的部分内部职工股如何挂钩,暂时还不明朗。
“新豪时”史记
根据记者在深圳市工商局查阅到的资料,新豪时的前身是深圳平安综合服务(平安职工合股基金)公司,后者于1992年成立,注册资本2236万元,此出资人全系平安职工,平安保险的董事长马明哲担任合股基金公司法定代表人,其成员也均出自平安高层。平安保险公司要求其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购买股份,同时以员工“合股基金卡”为凭证。
1996年5月,合股基金公司名称变更为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6044万元,3808万元增资中,1398万来自合股基金购买的平安配售的法人股,2410万为平安送出的红股。资料显示,同时变更的还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马明哲换成杨秀丽,她之前担任的职务包括平安保险的董事会秘书长及总经理助理。马虽退下,但仍担任董事职务。
18个月后,在1997年12月,新豪时再一次变更注册资本,总资本20500万元,合股基金的出资变作19475万元,增加的13431万元中,部分来自平安保险1996年向新豪时配售的股份,总数5655万股,计增资5655万元,其余是平安送出的红股。在此次注册资本变动中,新增了一股东——深圳市正直方实业发展公司,出资1025万元,占股5%。后平安保险向新豪时发布文件,指“合股基金公司”不符合法人身份,改由“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有新豪时95%的股权。
2002年2月,新豪时再次变更法定代表人,原董事林丽君取代杨秀丽成为董事长,而马也从新豪时的董事会名单中消失。新豪时最近一次年检截至2002年,注册资本再无变动。新豪时成立后,每年都召开股东大会,参与者包括新豪时的董事、监事,以及平安公司各地分公司的代表。
多名平安离职员工向记者证实,新豪时成立后,从1996直到1999年间,平安继续要求员工购买股份,凭证改作“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份成员证”。记者得到的一份股份成员资料帐单清楚显示了该职员自1992年到1999年每年购买的股份,累计的股数以及累计付款金额。
自新豪时成立后,每一平安员工股的内部购买定价为1.76元,中高层管理人员中购买了十几万元的不在少数。按照一位离职者向记者出示的“平安员工股份管理办法”第1章第2条所示——“本办法中的平安员工股份是指由平安公司符合持股条件的员工出资认购、由本公司核发员工股份成员证,并由本公司统一持有和管理的内部职工股份”。由此可见,虽然合股基金公司改名,但平安员工通过新豪时所购买的依然是平安的内部职工股。
但与此概念有出入的是,该办法第36条第2款规定,凡在平安公司持股满三年以上的员工脱离公司,本公司将赎回其所持股份,价格定为上一年度本公司每股帐面净资产值。这里的“本公司”,却非平安保险,而是第3条中注明的“本公司是经原深圳平安综合服务公司(平安职工合股基金)改制而来,具体负责平安员工股份的集中托管和入股资金投资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句话,这里的本公司指的是新豪时。
新豪时“妾身不明”
有离职员工提出:为什么购买的是平安的股份,而赎回时却依照新豪时的净资产值,而非直接比照平安的资产净值?
1996年平安向新豪时配发5655万股后,新豪时的注册
资本增加了5655万元,可见当时平安股份的配售价为1元/股。而平安员工是以1.76元的单价购买平安的股份,这里存在不少的价差。
在1992年新豪时的前身合股基金公司成立时,登记资料列出了非常详尽的自然人持股明细,从列在第一位的马明哲持股10000股开始,总共有上百名员工在列,共同构成了2236万元的注册资本。而自1996年新豪时成立后,内部职工股的配售便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其一,员工出资购买股份的单价与新豪时向平安购买的单价不同;
其二,虽然平安员工在1997、1998、1999年继续出资
购买新豪时股份,新豪时的注册资本情况不明;
其三,新豪时的运作以及资产状况仅为少数人所了解,在1992年以后,再无自然人持股信息披露;
其四,新豪时公司信息不透明,其股份的价值几何非
常模糊。
为什么要成立新豪时呢?有知情人分析,在1996年前,曾有平安员工在离职退股时,不甘于以1元/股的价格交易,而坚持定于平安的每股净值,由此产生了一段纠纷。此后,平安便推出了新豪时方案。
新与旧利益博弈
时至今日,平安的许多离职员工手中依然持有新豪时股份成员证,虽然他们看不见自己的股份究竟被新豪时如何托管。他们告诉记者,自离开后,再也未收到平安的分红。
随着上市日程临近,平安保险开始全国范围内清理已离职者手中所持有的股份,引起部分离职者争议的是,平安提出的回购价依然是1.76元/股,同时,他们被告知新豪时的每股净值仅约1.5元/股,还低于回购价。有离职者告诉记者,他们了解到平安在2003年底的每股净值达到了5.9元,自己的股份价值怎么也不只是1.76元。
根据此前“新财富”杂志文章的分析,汇丰注资后,平安的净资产值增加到120亿元,按新豪时持有的7.9%股权计算,仅此长期投资的价值便已达到9.48亿元。根据金鹏会计师事务所于1997年9月30为新豪时作出的验资报告,新豪时在平安保险的投资为2.65亿元,与2002年底相比,这部分股权的增值幅度达到了258%。可以推断,即便不算平安过往五六年的利润留存及分红,到2002年底,新豪时每股净值已远非1997年的1.76元可比。而平安IPO后更将大幅度提升新豪时股份的价值,在这个关键时刻,谁拥有新豪时的股份,以什么样的成本持有,或许决定了许多人一生的财富路线图。
有资料表明,平安称赎回股份将列作“预留股份”待处理,一是给新增员工认购,二是给特定员工认购奖励。但无论平安是将回购股注销,或者另行分配,“都将使得离职者利益受损”。
另有知情者称,平安对于已离职者也有区别对待,凡获得了“有关部门”批准者即可继续持有新豪时股份,可以通过平安的上市而从中获益。这更令得这场利益分配游戏的天平倾侧。
在记者采访的部份离职员工中,其中部分已按照1.76元的价格交还了所持股份,部分人尚不清楚所持股份的情况,更具代表性的多数人仍在继续与平安交涉。
时至今日,虽然新豪时持有平安股权7.9%早已公开,
但新豪时的大股东——前世的合股基金公司、今生的平安保险工会委员会中,自然人的持股状况外界无人得知。深圳市工商局称,它们没有平安保险工会委员会的资料。新豪时的成立,使合股基金公司隐身幕后,再以工会委员会的名义替代合股基金公司,使其资料从公众渠道中消失,看起来像是一个策略性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