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证券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分量重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周杨 2004-03-17 16:00: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据业内专家分析,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各个大城市区,特别是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大城市群集聚。
证券之星3月17日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据业内专家分析,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各个大城市区,特别是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大城市群集聚,三个大城市群将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总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GDP约占全国GDP的10%,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约占全国GDP的18%,京津环渤海城市群约占全国的GDP的9%,三大城市群GDP共占全国GDP总量的37%。


  随着城市群的发展,预计包括上述城市群在内的各大城市区将容纳全国人口的50%,可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85%。依据计算,有可能在全国20%的国土面积上,获得国家财富量的80%。


  经济总量向城市聚集是否会加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大纽约区、大洛杉矶区、五大湖区三大城市群的GDP总量约占全美国GDP的67%;日本大东京区、大阪神户区、大名古屋区三大城市群的GDP总量,约占日本全国GDP总量的69%。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总量的相对聚集并未带来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而是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作为经济发展主力载体和战略制高点,中国的大城市区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偏低,远未形成国家财富积聚的平台。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周围发展一批城市群,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一种必然趋势,这也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辐射和聚集功能的一种体现。同时,从城市发展规律来讲,城镇化不可能遍地开花,必须考虑到自然基础的差异、地理区位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生态条件的差异。


  有关专家认为,社会进步并不体现在城市是否建在某一个地区,而是主要体现在文化、机遇、生活质量、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保障程度、社会保障程度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做到机会均等是消除差别的根本点。城乡差距,其中主要是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受教育程度和机会平等方面的差距,如果这些方面能够实现平等,就不会因为城里人住在高楼、农村人住在平房就说明它们之间有差距。如果能够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上集聚更多的财富,政府的作用就像调制解调器,可以用发达地区的收入去支持那些比较落后的地区。也就是说,要用经济增长地理空间的不均衡,去换取社会保障、社会进步、社会公平上的区域平衡。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的目标。


  中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


  中国城镇化进程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有设市城市136个,建制镇5400多个,城镇化水平仅为10.6%。1949年至1957年阶段,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大项目带动了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由10.6%提高到15.39%,但是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十分明显,城市吸引力和辐射能力很差。


  1958年以后基本是停滞阶段。


  1978年以后,经济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发展。近10年来,中国人均收入、基础设施的投资都有很大的提高,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18.9%上升到2002年的39.1%,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0年中,每年约有250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从世界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率从36%提高到60%
属于加速期,中国的城镇化率还将不断提高,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这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