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追踪 - 新兴产业 - 正文

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四大特征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郑立平 2004-03-23 15:15: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3月23日据 :国内权威研究机构赛迪顾问3月19日在“2004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发布《2003-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实现销售量7378.6万部,比2002年增长18.1%;市场销售额为1189.3亿元,比2002年增长10.4%。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出四大特征。

供给量明显大于需求

报告显示,在手机行业高额利润和巨大市场需求的双重吸引下,出于对中国手机市场的乐观估计,2003年手机厂商不断扩大产能、增加产品线、加快新品推出速度。同时加大整机和重要部件的进口力度,中国手机市场供给量迅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

赛迪顾问分析,从需求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手机市场还没有步入以更新用户需求为主的发展阶段,新增用户需求仍然是构成市场容量的主体。同时受国产手机厂商海外市场拓展有限、部分厂商产品策略失误造成库存积压,以及小灵通市场急剧增长夺取部分低端用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2001年开始每年新增手机用户始终保持在6000万左右的水平,供给量和有效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缺。供给量与有效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导致2003年手机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升级、行业利润水平急剧下滑和厂商竞争实力此消彼长。

纷纷抢占高端市场

为了取得较高的利润率和避免产品同质化,手机厂商开始大力开拓高端产品路线,积极布阵高端市场。以拍照手机、MMS手机、智能手机以及3G手机为切入点,国外和国内主力厂商纷纷加大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推进力度,特别是拍照手机和智能手机开始成为厂商产品规划的重要方向。在拍照手机市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外厂商以及波导、夏新、TCL、康佳等国内厂商都推出了数量不等的拍照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2003年联想、CECT、波导、熊猫、TCL等国内手机厂商和三星、索尼爱立信等国外手机厂商开始参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打破了由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垄断的相对单一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

专业连锁店成销售主导

报告分析,2003年,手机大卖场、专业连锁店和家电连锁企业等新生力量介入手机渠道,打破了原有的分销渠道体制。在渠道体系整合的过程中,手机销售的利润日益缩减。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手机零售店被挤出市场,而手机大卖场、专业连锁店和家电连锁店等的兴起进一步打压了手机零售店的销售空间,导致零售终端数量的减少和销售规模的降低,也导致了中国手机渠道的规模化扩张。

2003年,以国美、大中、苏宁等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以零售网点规模、售后服务和客流量的优势,获得大量消费者的认可。以迪信通、中复等为代表的专业连锁店通过买断或者大批量进货的方式从厂商处获得比较低的进货价格,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也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2003年专业连锁店销售手机的比例达到38.6%,是手机销售的主要渠道;家电连锁店的销售比例达到10.8%,也成为手机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向农村市场迅速扩张

报告显示,从2001年开始,以波导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为获取成长空间,通过自建销售渠道,加大了三、四级城市的渠道拓展力度和促销力度。特别是在2003年,当一、二级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三、四级市场与农村市场的基础性“开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赛迪数字表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产品在一、二级城市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而波导等品牌在二、三级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占有率能达到接近70%的整体份额。国内品牌凭借在三、四级城市与农村市场的竞争优势在2003年首次在市场销量规模上超过国外品牌,占据52.9%的份额,取得了国内手机整体份额的突破。

由于农村存在潜力巨大的手机增量市场,赛迪预计,今后5年,中国手机市场将以7.7%的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2008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247.7亿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