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3月26日消息: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公司挖不挖人 上榜者走不走人
保荐代表人考试,614人"金榜题名".
虽然这并非保荐代表人的最终名单,但大局已定。面对新鲜出炉的成绩单,各券商昨日一早便紧急开会,商讨对策。而更多的投行人员则在私下议论纷纷。
投行竞争两极分化的趋势是否将加剧?券商如何留住人才?保荐人代表的价码能炒到多高?自己何去何从?如此种种,都成为券商和投行人士眼下热议的话题。
投行业务将两极分化
93家券商推荐人员投考,12家券商"颗粒无收"——没有一名成绩合格者,14家券商成绩合格者只有一人。
按照规定,如果一家券商低于两个人取得保荐代表人资格,就等于丧失保荐人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26家券商不能在短期内另请高明,其承销资格将自行取消。国泰君安一位投行人员称,从"上榜"名单看,很多大券商上榜人数较多,而一些小券商则在"生死线"上挣扎。如此格局,有利于具备实力的券商在投行领域继续做大做强,实力不济的小券商则不能再依赖通道度日了。对于一些券商是否会不惜血本挖人,这位人士表示,虽然投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个人色彩,但最终比拼的还是综合实力,包括研发、产品创新、市场信誉等等,仅仅依靠一两个人,很难成气候。相反,在大券商工作,参与项目的机会,特别是参与大项目的机会将更多。因此,高薪挖人也只能暂时解决小券商求生存的问题,而求发展则很难讲了。
券商高薪"挖人"
对于26家存在"硬伤"的券商而言,能否在大限前挖到人,已经事关投行部门的生死存亡。而个别大券商,由于"上榜"人数与公司业务量严重不匹配,也在急于招兵买马。目前业内已有传闻,有券商将拿出7位数薪水"挖人",而对那些能够带来项目的保荐代表人,筹码最高则已炒到300万。
跳还是不跳,对不少上榜人员而言,的确是一个问题。
广东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对记者坦言,虽然已有券商递来"橄榄枝",但自己手上的两个项目进展顺利,现在跳槽,项目很难带走,到了新公司能否马上承揽新项目则很难讲。跳槽成本如此之高,自然还要等一等,看看价码再说。而另一家大券商的投行人员则称,除非公司投行几位骨干一起走,否则,自己不会考虑换单位。
除高薪外,股权也成为一些券商,特别是新成立券商的"杀手锏".一些券商正讨论在投行运营模式上进行改革,一种是打算成立独立的投行子公司,并在股权设制上为这些保荐人预留空间。一种是引入准合伙人制度,以便对保荐人进行利益分配。而据记者了解,已经有券商准备拿出公司30%的股权供投行人士认购。
怎么留住保荐人
"拿什么留住这些保荐人?"这是昨天不少大券商召开紧急会议的最重要主题。据记者了解,昨日名单一经公布,便有券商决定要给予通过考试者一次性重奖,有的奖金甚至高达10万元之巨。而在考试前,就有券商与具备保荐人考试资格的业务人员签订长期协议,并设定高额违约金。
一位券商向记者表示,提高薪酬是肯定的,但还不够,还要给予一定的期权上的激励或者采取倾斜性的分配政策,以长期拴住这些保荐人的"心".
申银万国投行部总经理秦曦认为,保荐人制度的实施对券商投行业务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其中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给保荐人定价,还有如何平衡保荐人与非保荐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新股发行项目从培育到发行将涉及项目开发、方案设计、推荐、承销、发行等多个环节,而从目前保荐人功能来看,主要只涉及其中一个部分。因此,在进行薪酬改革的同时,还需对投行项目开发的价值、方案制作的价值、证券销售的价值,甚至公司所承担的经营风险进行准确评价,否则将会造成管理上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