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4月16日消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这次不同,没有人争当试点。
而南方证券不幸成为首家保证金存管制度改革的试点。此次试点的压力直接来源于财政部和人民银行。
无论是关闭的大连证券、新华证券,还是行政接管的南方证券,证券公司一旦深陷困境,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目前买单只能是国家财政。
于是,监管部门难以回避这样的诘问:中央财政究竟还要为多少证券公司买单?这个单还要买多久?
为了消除这样的疑问和压力,有关人士透露,证监会的举措之一是,要求到今年底证券公司要有半数实现保证金第三方存管。
据悉,南方证券、东北证券、太平洋证券、第一证券、金元证券等8家券商已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名单。忐忑等待中,保证金存管制度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上周,证监会机构部就保证金第三方存管有关问题召集包括申银万国在内的部分券商征求意见,出人意料的是,会上,此前监管部门倡导的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已不再被提及,机构部拿出的是有关保证金“独立存管”的征求意见稿。
几字之差,折射出监管部门在保证金存管制度改革思路上的重大变化。
据透露,所谓“独立存管”意味着监管部门不再固守“银行管资金、券商管股份”这一“第三方存管”思路,而是强调保证金管理机构的“独立性”。
如此一来,银行将不再是唯一有资格存管保证金的“第三方”,甚至,可以是券商内部一个独立的机构来担纲所谓的“第三方”。
“第三方存管”受阻
变化始于监管部门在推行“第三方存管”过程中遇到来自于券商强大的阻力。
知情人士透露,对监管部门提出的“银行管钱,券商管券”第三方存管思路,绝大多数券商选择冷眼旁观,特别是大券商更是明确拒绝入围试点名单。
只有一些经纪类券商为争取综合类牌照,博监管部门一笑,“心甘情愿”成为这样的试点。
“其背后往往与管理层有一些默契,比如优先考虑成为综合类券商等。”有关人士称。
据透露,在8家试点券商中,除南方证券和东北证券因风险原因被强制试点外,其余6家均是经纪类券商。
南方证券的保证金黑洞已在意料之中,而东北证券也因托管被撤消的新华证券,可能存在潜在风险被纳入试点。消息人士透露,对此,东北证券至今叫屈“不服判决”,目前还在向监管部门游说,希望被排除在首批试点之外。
“绝大多数券商的不合作,除了利差的考虑外,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券商不愿意把客户资源交给银行,而沦为银行的打工仔。”申银万国清算中心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对监管部门而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直接将保证金交到银行,是从根本上杜绝保证金挪用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然而,其负面影响也不得不考虑,首先,股民保证金放在证券公司风险太大,放在银行,风险又如何控制?其次,金融机构即将进入产品时代,把客户资源交给银行,相当于把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拱手让人,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体弱多病的证券公司如何与银行过招?另外,尽管银监会表态,无论保证金存放何处,利差收益仍然归券商所有,但银监管收回承诺的隐忧仍是会让券商如坐针毡。
此外,将资金管理权全部交给银行,也就意味着证监会将一部分话事权让渡给了银监会,由此产生的后果,“央号五号令”是其前车之鉴。
种种疑虑,监管部门不得不寻求更为妥善的解决之道。
独立存管的多种模式
消息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基本摒弃了此前一刀切的思路,而是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保证金存管改革。这一方面符合多数券商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为保证金存管制度的快速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难以广泛推广的“第三方存管”仅仅是“独立存管”多数模式中的一种。
有关人士介绍,保证金独立存管有三种模式:一是银行主导型,如南方证券模式;二是证券公司主导型;三是后台独立第三方监管。
而监管部门给出的独立性的定义为:要独立于自有资金,具有一定独立性,并承担监管责任。
对独立性的标准,监管部门也给出了7项衡量标准:资金封闭运行;运作与复核的分离;核算体系完备;管理权限集中,监控有效;系统要强制性留痕;便于外部系统的监督;由独立的部门来操作等。
一位参与讨论的证券公司负责人称,证监会现在的独立存管的思路,主要是基于证监会颁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简称“三号令”)基础之上的改革。并充分考虑了市场承受能力和政策的延续性,避免了券商不必要的动荡。
2001年5月,证监会“三号令”,规定证券公司及其证券营业部必须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全额存放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和清算备付金账户,必须和自营账户分开。
不过,由于“三号令”并没有建立对挪用保证金的约束机制,券商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在内的账户具有支配权,从而给券商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提供了便利,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银行往往不愿也不敢对券商进行严格监督。
这位券商负责人认为,保证金独立存管“重要意义在于,多数券商在现有利益格局不变的前提下,选择由内部机构来充当独立的第三方。”
有关人士透露,证监会正在酝酿中的券商分类管理,也为保证金存管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条件。
“监管部门很可能根据券商的分类,要求券商选择不同存管模式。”他说,比如高风险类的券商,证监会可能要求这些公司强制性采用银行存管的模式;而对于一些规范创新类券商,将允许采取内部独立机构存管的方式。还有一部分券商将采用证券公司为主体,后台有第三方监管的方式。
“除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外,监管部门对各公司的方案并无一定之规。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券商所提出的方案必须满足上述几条对‘独立’的评判标准。”这位人士说。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将保证金交由内部独立机构进行管理,表面上看是可行之策,但仍然未从根本上杜绝券商挪用保证金。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监管部门希望尽快拿出有效措施杜绝保证金挪用,一方面又很难有一个不伤及现有利益格局的方案。妥协结果很可能是监管部门再次摸着石头强过河。
某综合类大券商清算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还未考虑上报方案,但希望选择券商主导模式,“只要证监会正式的文件下来之后,就可以考虑具体的方案了。”他称。
据悉,有关部门已初步指定了包括四大行、浦发行、交行在内的六家银行作为试点存管行。
南方证券非完全第三方存管
对于入围首批试点,南方证券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央行提供的80亿人民币再贷款,甚至让证监会在南方证券一事上也不再拥有绝对话语权,南方证券也因此名正言顺地成为第一家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的试点。
据透露,南方证券上海分公司客户保证金建行托管已正式进入操作阶段,其技术提供商———新意科技的技术人员已准备进场,如果不出意外,“五·一”之后,南方证券上海分公司的7家营业部将率先实现保证金银行存管。下半年,南方证券除上海外的其它67家营业部随后也将全面推开。
“南方证券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保证金第三方托管。”有关人士称,由于南方证券的债权债务还在清理之中,其自营账户、委托理财账户及部分无法落实实名制的个人账户,目前还不能进入新的清算系统运行。
“现阶段进入新的清算系统的只能是实名制的个人股东账户,在清理整顿结束之前,南方证券只能两个系统同时运行。”他称。
此外,由于南方证券的清算和存管行只有建行一家,也同样不具有典型意义。
不过,据透露,某试点券商所做“一家主清算行,多家存管行”的第三方试点方案已上报证监会机构部,只待批复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
对银行而言,成为存管行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证券保证金交由银行管理,一方面增加了银行的结算量,有利于增强银行的现金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这部分新增资金也为银行在货币市场上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据透露,成为南方证券的存管行,建行并不向南方证券收取任何存管费用。而此前市场普遍担心的息差,也会如数返还给南方证券。
相对于银行的好心情,南方证券的痛苦不在于做何选择,而在于没有选择的权利。
某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部负责人对南方证券这种独家存管行的试点表示担忧。他表示,由于券商目前通常都有数家合作银行,如果只能选择一家存管行,对券商的经纪业务势必带来影响。以南方证券为例,以前在其它银行办理银证通的客户,很可能出于便利性的考虑,放弃到建行开户。南方证券客户流失是必然结果。
已被命运所抛弃的南方证券,在新一轮试点中是否会再次被命运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