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5月19日消息: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近来频现基金增加证券公司为其代销机构的公告,如5月17日招商先锋基金增加了汉唐证券为代销机构,14日大成蓝筹稳健基金公告新增华泰证券为代销机构,13日则有金鹰中小盘精选基新增西南证券为代销机构的消息。业内人士认为,证券公司已成为当前基金扩张销售的主要阵地。
除了代销外,券商还为基金投资交易提供席位,由此从基金那里赚取佣金。在不久前,券商代销基金的数额和基金在券商这里分仓的交易量是存在关联的,而3月下旬,证监会一纸《关于规范近期基金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叫停了这种关联。那么,券商的积极性是否会由此受到影响呢?最近有关券商希望基金分担席位费的消息似乎透露出一丝两者间微妙的变化。
基金席位有一种“挤车效应”
“当前股市情况不好,基金的交易量减小,券商的积极性自然就受影响了。”就券商和基金间的关系,联合证券徐晓宇分析师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由于销售和交易都受影响,市场的变化已经自动地把承诺交易量的问题消除了。
正如商业银行看重基金的托管费一样,券商也看上了基金在它那里分仓交易的佣金。因为基金公司不具备沪深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必须通过券商的交易席位才能交易,并由于开放式基金规模很大,需要通过多家券商的交易席位同时进行交易(按规定一只基金至少要有4个),这就是所谓的“分仓”。目前全体基金的交易席位总数约为1000个,券商为基金提供一个席位每年的成本约是10万元,这一席位费全部由券商承担,而收益则来自基金交易时的佣金。在证监会进行规范前,券商往往以代销基金的数额要求基金提供一定倍数的交易量,比如某券商为某基金代销了1亿元,作为回报,将要求基金承诺在它那里分仓的交易量达到10亿元。
华夏基金研发部总经理张后奇向记者表示,基金需要正常交易的渠道,证监会之所以明令禁止无限制地把代销额和交易量联系起来,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基金为了实现承诺的交易量而发生无谓的损失。对于券商认为席位费太高、若基金交易量过小就不合算的问题,张后奇认为这是一种“挤车效应”:当初一些证券公司为了能代理基金的交易,费了不小的劲,而现在随着前来争取代理的券商增加,仓位越分越小,收益自然也就减少;这正如挤公共汽车时,当自己挤上车后,就认为车太挤了,希望后边的人不要再上了。
一些代销基金规模较小的券商,由于基金在那里的分仓量和交易量较小、佣金收入较少,对席位费就显得有些不堪重负,除了希望基金直接分担一部分外,要求基金给予一定的分仓交易也可视作是变相分担。张后奇认为,基金的销售和交易都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为,用道义或行政的手段很难解决,基金和券商间正常的合作仍是值得提倡的,但无限制的联系当然是不行的。
就券商抬高对基金的“要价”,北京证券研发中心张九辉快人快语:“总的来说是因为基金赚的钱太多,而券商赚的钱少。”
券商对代销基金积极性未减
尽管与代销额相联系的承诺交易量被禁,但券商对代销基金仍抱着很大的积极性。“其实光是代销费也不少。”华夏证券三里河营业部业务拓展部薛祥秋告诉记者,尽管最近基金的代销量有所回落,只相当于三四月份的一半左右,但他们对这项业务依然很重视,营业部里的“基金超市”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咨询服务,并有一定的促销宣传活动。华夏基金张后奇认为,现在代销基金已成了券商新的业务增长领域,关键是看证券公司自身的网点多少以及销售能力,可以说大家都希望参与,但应避免前段时间促销过热时的种种不规范行为。
北京证券张九辉认为,券商代销基金不需要额外增加多少成本,在投资者类别方面,买基金的客户和炒股的客户偏好差别较明显,冲突不大,所以券商有较大的积极性。而银行方面,由于基金发售越来越多,现在往往是同时发行好几只,大型商业银行忙不过来,就不再理会一些小基金。联合证券徐晓宇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可以说银行的热情在下降,听说现在许多银行代销基金的柜台都是空的,没有人,即使有人也很难提供专业的咨询。”而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一直被视作是券商的最大优势,国外的基金发行主要是通过证券公司里的经纪人完成的。
随着近来股市一路下跌,基金净值屡创新低,这自然会影响到新基金的发行。张九辉认为,前段时间出现的一些超大规模的基金,实际上已经是不符合市场的现实情况了,据说一些基金是采用免申购费或同时免赎回费、“零进零出”的优惠条件来吸引资金的。基金对代销较多的券商给予分仓上的倾斜、卖得多就给得多也很正常。张九辉说,种种现象反映出,在这个市场赚钱已经越来越难了。
(黎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