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证券市场 - 正文

券商"盛市"危局 2004年券商生死问题摆上提案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周杨 2004-05-21 13:45: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5月21日消息: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危机的凸显并没有止于南方证券,南方证券问题的暴露更像是券业危机的一个开始。2004年以来暴露的问题开始集中在大中券商,广东证券、闽发证券……近来市场又出现了关于某老牌大券商出现问题的传言。

尽管去年年底以来股市转暖,但是券商的春天并未来临。“如果说一年前关注的是券商全行业的亏损问题,那么现在关心的就是券商们的生死问题了。”北京资深证券人士梅先生指出。

券商整体凸显危机

今年以来,大中券商开始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深藏的问题。

南方证券之后,广东证券爆出新闻,其营业部内部人士配合“金融大盗”国洪起下属的公司,几年间挪用广东证券名下托管的客户国债20亿元之巨,给广东证券造成极大的损失。除了已经披露的在国债回购中的问题,广东证券还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 随着闽发证券董事长被收审,闽发证券的问题也全面爆发。作为双鹤药业(600062)的庄家,为“托盘”,闽发投入了20亿元资金,其实际控制人则从闽发可能挪走数十亿元的资金。

相比较之下,联合证券算是幸运的,有长袖善舞的华闻集团入主,但其暴露出的问题亦让人触目惊心。营业部挪用客户保证金的现象相当普遍,1997年至1998年4月,联合证券所属15个营业部共挪用客户保证金4.7亿元,其中10家营业部挪用的保证金被联证股东所占用。而重组之前,其内部股东之间的纷争更是激烈。

如果说此前行情低迷拖累了券商,今年券商的窘况应该是多年矛盾累积下来的结果。资深市场人士张卫星分析指出,“三年的大熊市,券商手中被套的股票将逐渐由账面损失变成实际损失。”

“券商今年的境况尤其困难,这次股市再次深幅回调也和券商们的困境有一定关系,大家都已经不堪重负,接下来还会有一批券商不断暴露出问题。据说监管层今后可能不再仅依靠举报来查证券公司的问题了,很有可能会主动出击。这并不意味着监管层现在掌握的情况不多,只是不敢轻易打开这‘潘多拉的盒子’而已,只能一味地出台政策以求达到治本的目的,而对券商则自然淘汰。”华安证券的一位人士透露。

“如果今年还有南方证券那样的大券商倒下一点都不意外,很多证券公司已经气若游丝,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恐怕早就宣布破产了。” 北京那位梅先生指出,“现在对证券公司拖累最大的是资产管理业务,在股票市场,券商重仓股都已经跌得惨不忍睹,而债市的持续惨跌,使得放大操作的券商也惨败,现在他们根本没有资金补进来,必须通过抛售来弥补资金。”

令人困惑的是,即使现在,券商叫苦连天、市场觉得券商问题严重的时候,仍然没有谁能清楚地了解券业到底出了怎样的问题。券商们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一味地捂盖子上,或是希望通过高风险的赌博来挽回以前的损失。

“目前中国券商所面临的危机是什么?是由于违规操作、缺乏监控机制,造成隐性财务、政策与法律负担;是资产管理投机,造成财务亏损与流动性风险;是长期的垄断经营造成的缺乏竞争能力。”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尖锐地指出。

事实上,违规操作和混乱的经营绝对是造成证券公司当前问题一触即发的重要原因。“券商总是把问题归结到监管层的制度不够完善,许多业务无法开展。但是,现在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之前,他们不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违规操作吗,券商的窟窿正是由这些违规操作造成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一位教授说。

虽然从去年的券商峰会到上海会议,证监会似乎让券商们感到了监管层的呵护之心,但监管层公开表明的“扶优限劣”原则让很多券商心凉了半截——证监会的决心在于规范券商。

华安证券的那位人士指出,监管层不会再一味地袒护券商了。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诸如保证金存托管试点、严查国债违规等,将会使得更多的券商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被视为利好的保荐人制度造成的激烈竞争,也将使一些券商失去在投行业务上的竞争力,在集合理财业务和券商业务创新上监管层更偏向于优质券商。在整顿之后,监管层只会对重点券商进行扶持,这种态势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目前的整顿暗藏风暴。将由原来的证券公司托管改变为银行或者其他部门的“第三方托管”,券商们可能或多或少会失去一块不需费力就可得的息差收入,而挪用保证金更是不可能了。

日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又向交易所债市的结算参与机构发出了《关于加强债券回购业务结算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回购欠库处理与到期违约处罚程序,强调将对债券业务回购量大、持续进行滚动回购业务操作的参与机构进行重点监控。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摸底调查显示,券商在国债交易上的混乱已经达到惊人的地步,像新华证券1000万的资金竟然做到18个亿,市场普遍揣测券商违规国债回购的风险已经累计到1000多亿,其中包括挪用客户国债现券量,与回购放大到期欠库量。

券商中流传的说法是监管层对此震怒,不会手软。现在很多券商都在想办法融资或抛售股票,买现券补齐账户,股市应声而落与此不无关系。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些券商的资金链紧绷,这对于券商实在是极大的打击。”浙江利捷首席研究员余凯指出。

鞍山证券5.8亿国债回购违规;大连证券24亿元虚假国债;富友证券39亿国债回购违规;新华证券20多亿国债回购违规;爱建证券挪用20多亿元国债回购资金;佳木斯证券、珠海证券国债回购违规。几乎所有的问题券商都跟国债违规有关,那些还没有浮出水面的券商在国债上到底有多大问题实在让人无法想象。

“监管风暴绝不止于此,对券商大股东的彻查只是时间问题,这里面还有更多更大的问题。”北京那位券商研究人士指出。“券商们总埋怨监管层很多政策不开放,如果真的放开,会不会造成更大的风险?许多券商已经因为委托理财、给客户提供融资而产生了很大窟窿,如果真的放开,还会有怎样的情形呢?一些券商之所以急于要求放开融资渠道,主要目的就是赶快去弥补自己的漏洞,而不是去用于扩大业务。”

券商并购时代来临?

一面是券业问题不断暴露,另一面,券商之间的并购重组也在增多,行业的整合刚刚开始。

不久前,中信证券(600030)正式成为青岛万通证券的控股股东。国泰君安(101603)的券商研究员梁静分析,中信证券(600030)作为中国少数上市券商之一,前景光明,此次纳万通入袋,中信应该不只看到万通在山东的营业部布局,更深用意在于山东众多优质企业的潜在客户源。而据记者了解,中信证券(600030)最近对股东频换的华西证券也颇感兴趣,准备择机收纳。

事实上,券商间的并购暗潮今年非常活跃。据了解,复星集团控制下的德邦证券收购兴业证券已成定局,甚至市场传言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将出任兴业证券董事长。浙江一家券商也正在考虑通过购并的途径来完成公司的发展壮大战略。这家证券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目标公司的购并正在进行中,购并的对象据悉是一家地域性较强的经纪类公司。备受关注的天同证券和西南证券的重组已经大局初定,领导班子调整已经基本完成,有别于市场上已有过的大吃小,这两家公司的重组更让人注意。

并购重组正在成为一些券商的有效战略。“2006年是中国证券业对外资开放的最后期限,但是,现在看来,无论是资质还是规模,国内券商都还差得很远。”梁静说,“类似南方证券这样的券商,成立了这么长时间,资产质量已经很差,很多甚至已经资不抵债,而它们恰恰是中国证券业的缩影。这两年集中暴露出很多券商的问题并不全是坏事,这将成为另外一些券商的机会。”

“此前银河证券(101600)以证券类资产出资参股亚洲证券,广发证券(101609)控股原锦州证券和收购华福证券。其他不说,仅在这次保荐人上它们就有了很大的好处,虽然现在的广发北方和华福都是经纪类券商,但广发此次保荐人人数居第一,今后两家控股券商做投行业务也能得到保证。”北京那位资深证券人士指出。

市场压力之下,券商之间的并购很快会更多,另有很多公司已经在寻求战略收购目标。

但资深市场人士黄湘源指出,大规模的券商淘汰短期内还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大部分券商后面都有地方政府支持,一般它们都会力保当地这块证券资源。

无论如何,2004年会给券商留下深刻的记忆。可以说,证券公司已经走到了一个生与死的坎上,现在断言命运为时尚早,但是阵痛已经开始。

(郭宏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