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证券市场 - 正文

6家银行遭遇"滑铁卢" 铁本如何让银行"贴本"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周杨 2004-05-27 10:35: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5月27日消息: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注册资本为3亿元的铁本,却要运作一个远远超出其承载能力的总投资高达106亿元的大项目。在这桩“离奇”的事件中,6家金融机构更是被铁本骗取了20多亿元的信贷资金,这其中的过程是怎样的?谁来补偿银行的损失?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发生在江苏常州的“铁本”事件牵动着中国经济和管理高层的神经。在关于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本)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句定性的表述:“铁本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重大案件。其实“铁本事件”牵涉的不仅是有关政府,还有6家金融机构。在“铁本事件”中,铁本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信贷,挪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20多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截至2004年2月末,包括中国银行常州分行等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对铁本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授信余额就折合人民币43.39亿元,其中贷款就有160多笔,合计25.6亿元。

6家银行遭遇“滑铁卢”

虽然这起案件暴露出许多问题,但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银行管理日益规范严密的情况下,铁本是如何使一个严重违规的项目顺利获得银行资金的呢?按照有关规定,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环保、技术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取得立项和审批的合法手续后,银行才能给予授信支持。尤其是像铁本项目这样需要巨额资金的新建项目,银行对之更应该是慎之又慎。但铁本项目在未取得合法审批的情况下,多家金融机构就开始向企业发放贷款。其中,中行25.7208亿元,农行10.3106亿元,建行6.5608亿元,广发行3000万元,浦发行5000万元,常州武进农村信用联社105万元。 虽然在今年3月底,6家金融机构中的广发行收回了以100%保证金开出的3000万承兑汇票,但其他5家金融机构仍没逃出这个利益的网,而且仍然沉迷其中。比如中国银行常州市分行,自2003年6月起,中国银行总行连续向全辖行下发了钢铁等行业的授信政策和风险提示报告,转发了国务院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常州市分行并未严格执行这些政策和要求,相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向铁本公司新增了大量授信,并且贷款调查审核不严,超额授信。

现在这几家金融机构悔之晚矣,随着铁本公司的新建项目已经被国务院叫停,江苏银监局的一位人士都承认:“铁本老厂以流动资金名义贷出的10多亿还有收回的希望,贷给新项目的20多亿基本上就没什么指望了。”

银行的悲与哀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不可谓不严格,但陷于铁本项目的6家金融机构的悲哀就是没有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

据记者调查,在现行的银行运行体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分级授权管理,有严格的授权规定,前后台分开、审贷分离、经营与监管分离的相互制衡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了贷款专职审批人会议审批制度、信贷经营与审批责任认定制度。其它各家银行的信贷管理基本大同小异。

在贷款操作中,银行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制衡。一般一笔贷款的基本流程是,由经营行客户部直接面对客户,营销并管理银行信贷业务。其主要信贷职责是接受客户申请、承担对客户的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客户部内部实行客户经理制和派驻制。经营行根据客户贷款规模,可明确一个客户经理管理一个贷款户、多个客户经理管理一个贷款户,或一个客户经理管理多个贷款户等客户经理客户形式。经营行信贷管理部负责对客户部提供的客户调查材料进行审查,提出贷与不贷的初审意见,报有权审批人审批,决策前不与客户见面。管理行信贷管理部负责对调查材料进行审查,提出放贷意见,报有权审批人审批。贷款审查委员会负责审议是否发放贷款。实行记名表决,三分之二以上贷审会委员同意视为审议可行,主任委员拥有一票否决权。

尽管有这样科学严格的制度在规范着银行,但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自身也有强烈贷款愿望,对前来贷款的企业有着“别样的期待”。据调查,从银行的营销体制来看,一般商业银行现在执行的是总量控制,层层分解计划的信贷营销体制。由于银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目前5.31%的贷款利率,由于中间业务的拓展艰难,使得银行利润来源更多的是依赖贷款,从而使银行对于有政府支持的项目趋之若鹜,相反则没有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做更深的了解。现在想上一个好项目很难,而铁本恰恰给银行制造这样的假象,并且还得到了政府超乎寻常的“支持”。在“不得不为之”和“心甘情愿去为之”两种心态下选择,可能是最让这6家金融机构感到深深悲哀的地方。

掉进铁本漩涡

入世后,国内各银行的信贷管理日益严格,但这6家金融机构又是如何掉进铁本的漩涡,其间的细节也许现在很难知晓。但关于贷款调查、审核不严的问题,经业内人士介绍说,一般银行对此非常重视,但在铁本案中,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如何防范信贷风险的交流不足,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按规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会对整个贷款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调查和审查阶段,但据介绍,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银行在对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常常形式审查更多,实质审查则很难进行。首先,在贷款前,银行开展调查时,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很难顺利确定企业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准确。银行查证的人力和技术难度较大,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资料存档时,多使用复印件,给企业造假创造了方便,企业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没办法得到保证。其次,信用环境的缺失,使银行在调查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而繁重的业务压力使得信贷管理人员难以对每笔贷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而恰恰是这一环节,可能会给贷款带来风险,因为以后的信贷决策环节中,基本上是根据前期调查资料进行决策的。事实证明,铁本正是在贷款环节对银行进行了欺诈:铁本公司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旗下的10家关联企业违反规定相互担保。

调查发现,铁本公司通过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信用和贷款,挪用银行大量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对铁本项目的贷前调查分析不深入,贷后检查不到位,对贷款担保能力审核不严,贷款担保中关联企业担保多,抵押贷款少。铁本公司的10家关联企业违反规定相互担保,比如中国银行常州分行对江苏铁本的授信敞口金额16.38亿元,均由江苏铁本的关联企业相互担保,贷款风险并未减低。企业挪用巨额流动资金贷款进行新项目的建设,6家提供贷款的银行对这些问题都没有发现,说明银行在执行内控制度上存在严重问题。而这些漏洞恰恰就被铁本利用了。

另外,据银行内部人士介绍,在现行的贷款流程中,企业信用等级是银行决定是否放贷、放多少贷款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机构,往往一家银行给企业授信越多,或给企业贷款的银行越多,企业的信用等级反而变得越高。而铁本公司提供的虚假财务报表,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成为几家银行沦陷铁本的致命“诱饵”。银行资金被套牢就不足为奇。

谁为银行买单

铁本项目存在严重问题,银行不幸成为这一违规项目最大买单人,而谁又来为银行的决策失误买单呢?国务院的严查,对严重违规的钢铁项目无疑是釜底抽薪,而银行投入的巨额贷款也前途未卜。由于案件已进入刑事程序,银行能否顺利收回信贷资金尚不得而知,但按照铁本真实的资产负债情况,并且由于关联企业相互担保,贷款担保形同虚设,铁本的第一和第二还款来源已难以保证,银行巨额信贷资金实际已处于风险之中。最可怕的是,公众在得知银行如此盲目放贷,疏于经营管理后,对于银行的经营能力必然持极大的怀疑,银行的信誉和美誉度将遭极大破坏,甚至使公众失去以往对银行的信任。

这6家金融机构在这次铁本案中确实是遭遇了“贴本”窘境,但不论是监管层还是银行本身,以及牵涉到铁本事件中的所有人都希望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时候。

(汪新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