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证券市场 - 正文

中行表示还来不及考虑上市

证券之星 作者:周杨 2004-05-31 08:05: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5月31日消息: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上周五上午,参加中国银行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手中厚厚的一本《中国银行2003年度报告》的显要位置,"38422亿元人民币"字样赫然映入眼帘。38422亿,这是截至去年年底中行的资产总额。

以资产规模论,中行仅能坐在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的位置。而在去年年底全球著名的《银行家》杂志按核心资本的排名中,中行位列全球第15位,居中国银行业首位,是中国资本最为雄厚的商业银行。

现在,这一"中国资本最为雄厚的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万众瞩目的股份制改造,其经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参照中国证监会对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国际同业先进做法编制的年报,也展示在公众面前。

针对年报中披露的不良资产,以及未涉及的上市、资本充足率等等问题,中行新闻发言人、行长助理朱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现在的工作就是重组

针对记者两度问及的上市问题,朱民说:"现阶段我们还来不及考虑上市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股改,进行重组。重组的事情太多了,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上的公司注册形式的变化,它涉及到一系列的变革,因此我们现在要集中精力进行重组,并希望就此给中行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至于中行全力进行的重组会持续多长时间,朱民表示很难说。他认为,要把中行办成一流的现代化银行,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重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但他透露,重组也会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比如今年年中,资产质量核查的工作就要完成,以保证年末达到相关的标准;其他工作在年末或明年年初,也应当有一个大致的框架。

在朱民眼中,重组的工作可用"繁杂"来形容。比如其中广受关注的不良资产处置,特别是海外的不良资产核销,环节就非常多,要按照各国不同的规定来进行,既需要相关的知识,更需要时间。

此前,中行聘请的波士顿咨询公司为其完成了一份足有一米厚的重组战略报告。但这一报告在中行内部引起了了很大争议,最后才统一了认识,行长肖钢还亲自挂帅,主持该战略报告的实施工作。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重组的工作太多了。只有把这些工作都做完以后,我们才会考虑股改。而等股改完了以后,才能考虑上市。"朱民说。

年底不良率要控制在6%

朱民介绍说,国家注资之后,中行将原有的资本金转移作了不良贷款拨备,现在中行的这一数字达到了2680多亿元。

他认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有不良贷款不可怕,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拨备,而且拨备率要足以处理不良贷款,只有这样银行的运作才可能稳健。今年中行将利用已有的拨备,核销总额达1780亿损失的不良贷款。而对于可疑类的贷款,正在探索用出售的办法进行处理,目前正与商业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我们现在很有信心,要在今年年底前将不良率控制在6%。"朱民说。

他同时认为,与不良贷款一样,不良率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良率在6%的同时,拨备率要超过60%以上。他说,截至4月底中行的不良率还在14%以上,但同期的拨备率已经超过了70%,也就是说,中行有足够的财务实力,在任何时候核销和处理这些不良贷款。

"处理不良贷款,在今天来说对中行整体的财务已没有多大影响。与此同时,中行可能通过发行次级债,使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这是比仅仅关注不良率这一单一概念更主要的问题。"朱民说。

朱民还否认了外界对中行将实施不良资产二次剥离的说法。他说,此次注资与以往政策最大的区别,就是注资是用于补充资本金,资本金的所有权是国家的,不能动。因此,对不良资产的处理,只能由中行按商业方式和原则进行处理。

逐次发行400至500亿次级债

针对记者关心的年报中没有披露资本充足率水平问题,朱民向记者坦言:注资前资本充足率是7.69%,注资后这一数字反而下降到了6.98%。

朱民对这一"奇怪"现象进行了一番解释,他说,注资以后中行原先的2300亿资本金中扣除拨备,使资本金的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中行严格按照透明原则和会计标准,对股权投资以及不良资产可能形成的损失进行预提,并对其进行了资本金的处理。因此,6.98%这一资本充足率水平是按审慎的会计原则得出的。这之中,中行对股权投资以及可预见的损失预提了资本冲销,导致这一数字反而比出资前小了。

他说,中行内部曾就能否报道这两个数字进行过争议,但最终统一了思想。"因为这个数字和以前的不可比,定义和计算方式也都不一样了。6.98%的数字是低了,但这个数字是真的、实的,因为其中损失的部分都处理完成了。"朱民说。

他说,这一比例离8%的规定尚有距离,因此中行将通过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到今年年末,中行的资本充足率一定会达到8%以上。

关于次级债,朱民说,总规模要控制在400至500亿,而且不会一步发行到位,而是通过逐次发行来完成。他说,发债需要有市场条件和成本条件,目前中行一边在等待条件成熟,一边在着手进行包括外部评级在内的所有准备工作。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薛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