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稿 - 证星视点 - 正文

八大利空消息重挫沪深股市(证星点评)

证券之星 作者:郑立平 2004-10-15 09:19: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周四沪深两市大幅下跌 创32个月来单日最大跌幅,将9.14行情战果再度抹去一大截。证星点评认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股市"顽症",今后再有任何轻微谣传还会对股市构成较大冲击。
利空之一

  新股发行重开闸门

  昨天,申银万国研究所传来消息,10月下旬将恢复发行新股,意味着管理层将于近期主动打破维持了一个多月的暂停发股局面。

  新股发行重开闸门后,询价制度顺势推出。业内人士认为,实行市场询价制度后,大部分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可能相当低。这将拉低股市的价格水平,加速股价结构的调整步伐。

  利空之二

  航母排队开进股市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交通银行可能在年底前登陆上海、香港股市。预计交行两市共募集200亿元,可能在A股市场融资100亿元。交行上市将采取两地“同时同价”发行,香港投资机构报出的2至3元钱的价格很可能成为国内该股的发行价格。

  交通银行并不是“后无来者”的航空母舰,建行、中行明年年内将发行上市。

  利空之三

  全流通声浪又起

  前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高调表示,落实“国九条”专题小组中有专门针对全流通问题的,他们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方法。政府有决心和信心解决这个问题。他个人建议,中小板在解决全流通问题、处理国有股方面相对比较容易,对市场压力也很小,完全有条件尽快实现全流通。应在中小企业板率先尝试实现全流通。

  这已经是刘鸿儒一个月两次提起全流通———这个股市最敏感的问题了。鉴于刘鸿儒的地位和影响,市场不可能对他的讲话没反应。

  利空之四

  清理券商理财业务

  本周一,成都的多家券商营业部都接到证券监管部门通知。要求券商立即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包括三方监管、个人业务、集合理财、占用客户资产等券商常见的不合规做法,或未经批准的“创新”业务。

  通知同时要求,各证券公司以9月30日为限,将截至9月30日的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违规占用客户资产等情况上报各地方证监局。上报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客户名称、金额、业务开展、到期时间等详细内容。占用客户资产的须同时上报归还方案。

  清查券商理财业务,游资和私募基金最受冲击,他们不得已要从市场撤除资金。

  利空之五

  中小板明年扩到300家

  深交所的策划国际部总监隆武华透露,目前中小板和主板的上市要求相同,深交所计划“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出另一个上市要求较低的板块,这样多层的结构将类似于纳斯达克的全国市场和小型股市场,此后还可能会建立场外交易公告牌市场。
 
 隆武华预计,到明年5月,深交所的中小板将有200-300家上市公司,到2007年7月将增至500家。

  利空之六

  以股抵债试点扩大

  最近有消息称,国务院国资委将在近期就“以股抵债”出台相关实施内容。还将白云山(000522)、粤宏远(000573)等八家上市公司作为试点。

  为了解决大股东占款历史遗留问题,国资委和证监会联手出台了“以股抵债”方案。截至2003年底,沪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余额大约为577亿元,一旦试点扩容,现有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将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

  利空之七

  证监会拿基金开刀

  证监会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基金高管人员在基金投资等业务活动中合规运作,不为其他公司或人员提供配合,不从事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活动,不从事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活动。证监会约束基金高管,此举旨在拿基金“开刀”。

  利空之八

  国企资金撤离股市

  近日市场传闻称,国庆后国有大中型企业获令从市场撤离,而且传闻称15日就是最后日期。这似乎与近日股市急速回落相互印证。
□ 林兰   华西都市报


证星点评:

周四沪深两市大幅下跌 创32个月来单日最大跌幅,将9.14行情战果再度抹去一大截。节前节后恍如隔世,投资者再度陷入迷茫和彷徨之中。市场无论暴涨还是暴跌,均会有好事者特意去找出一大堆利好或利空消息给市场一个注释,似乎唯有他们才是真正了解市场动荡的原因。 

  综观周五各大媒体对周四大盘动荡找出了近十条"病症",例如:利空之一新股发行重开闸门;利空之二航母排队开进股市;利空之三全流通声浪又起;利空之四清理券商理财业务;利空之五中小板明年扩到300家;利空之六以股抵债试点扩大;利空之七证监会拿基金开刀;利空之八国企资金撤离股市。如果硬要给下跌的市场找外因,那么本栏笔者认为还远远不止这些,如国际市场油价的飚升,有色金属期铝期铜连续跌停,周边市场跌声四起,以及台海局势并不安稳,甚至还有更多更多的利空......

  事实上内地的股市积弱以久,上市公司重筹资轻回报,股权割裂,上市公司经营运行过程不够透明,一股独大才是导致股市脆弱根本原因,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上述"顽症",今后再有任何轻微谣传还会对股市构成较大冲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