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1月5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昨日(4日),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2005年首次公开招股申请的公告,四家内地银行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港交所对各家银行的上市时间、筹资规模、承销商等事项作了相关披露,此前的多数传闻被一一终结。而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无疑将是:2005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将在香港上市。四家银行赴港上市大局已定
公告显示,中国建设银行计划前往香港筹资5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所选定的承销商分别为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此前,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共1942亿人民币发起成立了建行股份。
四家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筹资额在港交所的公告中并未公布,其承销商也未确定,而根据本报之前的报道,中国银行IPO承销商估计为德意志银行、JP摩根,以及高盛或瑞士银行中的一家,筹资规模大约在30亿或40亿美元左右。
民生银行可能于一季度前往香港上市,筹集资金约10亿美元,承销商分别为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和高盛。该银行年前召开的股东代表大会顺利通过了关于延长H股发行及上市决议有效期和延长授权董事会办理相关事宜授权期的议案,有内部人士表示,“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能再出现任何的闪失。”
交通银行计划筹资20亿美元,上市地点分别为香港和上海。证券承销商最终锁定为高盛、汇丰银行和中国银河证券。汇丰银行对交通银行的参股被认为是推动该行上市的关键因素。上市旨在建立新的机制“如此高密度的银行机构IPO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实属罕见。”国际金融公司一位投资官员表示。“在2007年到来之前,内地银行业海外上市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香港上市是必然之举。一方面,在分别注资225亿美元之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无论从资本充足率还是公司治理结构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随着欧美两强货币争霸,恐怖主义阴影难散,美国金融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潜在的金融风险抬头。国际金融界一些有远见的战略投资者们已经和热钱投机者泾渭分明,他们希望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从而能够成长为对冲美国金融市场风险的避风港,2004年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市场受欢迎已说明了这一点。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经济师龚方雄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内地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前往香港上市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必然之举,也是最终解决坏账机制的必然手段,这可以有效地切断银行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海外机构尤其是跨国银行的参与,将给国有银行建立新的机制提供有利条件。”
他还表示,四家银行的融资情况将取决于2005年全球股市的走势尤其是全球IPO的大势,如果全球股市走好,以香港的巨大容量而言,那么四家内地银行都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同时,龚方雄也坦言,中国内地银行机构的上市融资前景如何,适当的价格定位将非常关键。
《第一财经日报》曾经在年终特刊之2005年度十大经济预言中指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上市将首次破冰,年内首上市概率80%,尚未能上市概率20%。”而这一预言在此次港交所的披露中已经得到证实。
证星点评:
周三,有媒体报道,港交所发布05年首次公开招股申请的公告,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家内地银行榜上有名。并对各家银行的上市时间、筹资规模、承销商等事项作了相关披露,此前的多数传闻被一一终结。
事实上,04年初国务院宣布中行和建行实施股改试点,对这两家银行注资450亿美元。这一举措,意味着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酝酿已久的四大行上市也尤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众所周知,随着WTO复关进程加快,留给金融市场的适应期仅能用月来描述.国务院党中央非常关心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事宜,主管金融的领导人先后在不同的场所进行了重要讲话,其中既有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有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更有总理温家宝,可见领导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关心程度非同一般。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既定的工作,不容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但从信息披露制度上来看,内地证券市场的透明度似乎不够,至少在相关信息披露方面还不如港交所那样透明,从中也折射出"三公"原则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证券市场投资人的预期往往是决定投资人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信息方面真正做到"三公"的话,减少市场系统性风险,那么投资人便能极早安排年内投资计划,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周三,港交所发布05年四大商业银行上市时间表,不可否认地会对内地证券市场构成一定的冲击,因为,上述银行的筹资款往往是以百亿元数量级来计算的,难怪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元月说:“05年是证券市场大发展的关键年”。毕竟内地证券市场还是第一次遭遇四家银行可能需在年内同时消化的现实,所以,注定05年内地证券市场既是大发展的一年,也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