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2月26日消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两年前,"股市为什么缺乏吸引力"的大讨论引起了整个证券市场的共鸣;两年来,失望的投资者不断弃股市而去,上证综指一度创下1187点新低;两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股市吸引力开始恢复的曙光,尽管这种曙光仍然比较暗淡。
资金出现回流
股市吸引力开始恢复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是,两市交投日益活跃。每一个看好股市的投资者都愿意相信,这是场外资金开始流入股市的体现。
沪市本周成交金额达到609亿元,创出了21周来的成交新高。本周沪市连续4天日成交金额超过100亿元,本周三沪市单日成交量达到148亿元,创下了66个交易日以来的新高。近期股市出现了明显的密集放量特征,资金开始持续注入。而上一次这种特征的出现还要追溯至去年的"9.14"行情。显然,当股指创出5年多来新低时,场外资金开始向股市回流。
更为重要的是,近期股市出现了明显的赚钱效应。
港澳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节后短短8个交易日内,收盘涨幅超过20%的股票有27只,力诺工业收盘涨幅更是接近50%。另外如春兰股份、国际实业、吴忠仪表、聚友网络、山东巨力、龙建股份等的收盘涨幅也达到了30%左右。而如果统计近期最大涨幅,部分股票更是体现出了惊人的赚钱效应。天威保变在19个交易日内,股价接近翻番;国际实业在12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达73%;力诺工业在11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超过70%。股市的赚钱效应在这些个股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赚钱效应是股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利好提振股市
毫无疑问,政策推动是股市吸引力开始恢复的最直接因素。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操作阶段,这让持股过年的投资者获得意外"红包";本周一,股市两大利好同时见诸报端,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将设立以及"银行号"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启航的消息,使当天上证综指创出了33个交易日的收盘新高。节后出现的这三大利好一度帮助上证综指站上了阔别已久的半年线。
显然,利好政策的延续以及强度的不断增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而且让始终在场外观望的资金开始跃跃欲试。放大的成交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场外资金入市的步伐,只不过这种步伐仍然显得有些犹豫。
而对未来利好政策的预期有可能使股市变得比以往更具有吸引力。股市制度性缺陷的存在一直是场外资金迟迟不愿入市的最大借口,然而,随着年内破解股权分置难题预期的日益高涨,场外资金入市的最大障碍也许就会开始拆除。如果市场在拆除过程中还能够找到多赢的路径,那么,股市制度性缺陷反而有可能变成股市的最大蛋糕。这无疑使沪深证券市场蒙上了另外一层诱人的光芒,将使场外资金提前挪动它们入市的步伐。
市场跌出价值
如果说政策是股市吸引力恢复的动力,那么超跌就是股市吸引力恢复的前提。股市吸引力的恢复同样是以4年大熊市作为代价的。
与其他投资品如房产价格节节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市在最近4年形成了罕见的大熊市格局。相对于高高在上的房价,股市流动性好、价格较低等优点开始显露。股市与宏观经济的严重背离,更是引起了越来越多长线资金的关注。
而最近的分红数据表明,股市已经可以基本满足长线资金对稳定增值的追求。同样是来自港澳资讯的数据,截至本周五,两市共有14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4年年报,而推出现金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04家,在这104家上市公司中,现金分红收益率(税前)超过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8家,分红收益率(税前)最高的10家公司该指标的平均水平达到了6%,远远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二级市场来看,红利概念已经得到了一些大资金的认同。近期低市盈率板块如汽车股、钢铁股等获得明显追捧;今年推出的红利指数也于本周五创出了1066点的新高;而更具分红优势的深证B股近期出现了飚升态势,成份B指在32个交易日内大涨27%。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部分价值型股票已经成为场外增量资金的目标。
4年大熊市在让许多股票跌出投资价值的同时,也让大量绩差、绩平股跌出了投机价值,价格远离成本的特点让场外资金看到了这部分股票的投机空间。
尽管这些股票从苛刻的标准来看,价格仍然偏高,但近期部分绩差、绩平个股屡屡走强于大盘的事实说明,这些股票的投机性价值同样吸引了场外资金的目光。而且,这部分股票是股市各类题材孕育的温床,题材往往会成为这部分股票爆发的借口,这无疑是另一道吸引场外资金眼球的风景线。
记者 吴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