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外电评论 - 正文

盖茨重臣李开复弃微软投Google

证券之星 作者:王治国 2005-08-03 17:02: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他曾经是苹果公司举足轻重的技术专家,微软亚洲研究院功勋卓著的创始人及微软全球副总裁。在学术领域,他是奉行“理想主义”的科学家和技术开发者;在管理层面,他是具有伯乐眼光的领导者。因为对青年人的爱护与提携,他被IT业内人士尊称为“精神教父”。 


  作为一位天资卓越同时又深谙御下之道的华人技术专家,他在对前任老板比尔·盖茨说完“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我要追随我心)后断然离开,义无反顾地走进微软在搜索领域的头号公敌——Google的办公室,让微软遭到沉重的打击。 


  他就是李开复,引发微软与Google首次正面交锋的人。 


  天才的中西融汇之路 


  李开复出生于台北,11岁时母亲带他去了美国,期望他能融汇中西文化之精髓。 


  李开复后来回忆到:“第一年,我完全是在半梦半醒中度过的。美国的教育方式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让我信心十足,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种子。后来,老师发现我这个听不懂英文的中国孩子有良好的数学天赋,就鼓励我参加田纳西州的数学比赛,结果我得了第一名。” 


  从此,这所学校出了一个数学天才。他总是在各种数学比赛中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名。令老师们更惊讶的是,这个刚适应美国生活的中学生居然还有人文方面的天赋:在很快克服语言障碍后,在一次州级写作比赛中,李开复居然获得了一等奖。人们发现,这个东方人不仅拥有数学天赋,也具备哲学思辨头脑和良好的文笔。 


  此后,他到芝加哥大学参加了暑期进修,参加了校学生会的主席竞选,创办了新的学生刊物,还在高中阶段创立了三个盈利的公司。“六年后,那个曾经腼腆的东方男孩儿彻底消失了——我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活跃而积极的学生。” 


  在高中时,学校安装了一台很旧的IBM电脑,李开复对此着了迷,他常去那里玩,编写一些游戏程序,做一些运算。在神奇的电脑世界里,他感到其乐无穷。高中毕业时,李开复决定要去个大城市,于是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 


  在哥伦比亚大学,李开复对计算机依然情有独衷,每一门涉及计算机的课程他都是第一名。他开始在大学的电脑中心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同时,他也经常为一些商业机构编写程序,依靠他在电脑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后,他瞄准了全美计算机专业最好的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 


  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后,李开复对自然语言、语言识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选择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图林奖获得者拉吉·瑞迪教授作为他的导师,专门从事语音识别方面的研究。 


  1988年,李开复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当年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在1988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他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并因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奥赛罗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1990年,李开复正式加盟苹果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在苹果公司工作的六年间,他主管多媒体技术研发,亲身经历了苹果公司的辉煌与低迷,计算机迷们所熟悉的QuickTime系列音频产品就是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他还担任过SGI公司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1998年加盟微软成为李开复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篇章,在微软8年,他创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担任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并成为比尔·盖茨七人智囊团的核心人物。 


  李开复坦言,他个人的成功是典型的中西方教育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美国式的活跃而积极态度与“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的结合。 


  微软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李开复并不愿在这个霸气十足的软件帝国继续,因为他碰到了Google。 


  面对媒体的追逐,李开复坦言,“我自己去Google找的工作”,“Google全球总裁舒密特,我们10年前就认识了,那时他在SUN公司,我在苹果公司,此后一直有接触。大概在6个月前,我日益渴望回到中国,并开始寻找机会。其间,我给舒密特发了封邮件:‘听说你们将在中国有很大的计划,如果是真的,我想大家可以联系一下’。” 


  在与Google深入接触后,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对创新的热情震撼了他,Google的“自由+透明”震撼了他,Google的“激情魔力”震撼了他。当他反复审看正在收尾的《做成功的自己》一书时,读到自己写的许多文字:“追求你的最爱”、“终身学习”、“你有选择的自由”,“做最好的自己”,于是,“我想到的是我应该听听我心中的声音。无论这个决定带来多少困难,如果我没有追随我的心,我将终身后悔。如果我没有坚持我的原则,我怎么能建议你们这么做?” 


  随即他做出了重大决定——加入Google这个激情与创新并存的公司。他说,“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中国有最优秀的青年,如果我能把Google的文化带入中国,是不是可以创造一个‘Google中国的奇迹’?是不是可以帮助中国青年创造多个‘中国的Google’的奇迹?” 


  李开复的出走,正与他浓厚“理想主义”的技术工作者及领导人的气质相符。 


  美国《商业周刊》在李开复宣布进入Google后发表分析文章称,李开复已经成为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最信任的技术顾问之一,同时他也是全球顶级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盖茨对于李开复的工作非常倚重,希望后者能帮助微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用语音命令取代键盘或鼠标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代。尽管在微软公司的历史上,曾经有多位高管转投竞争对手,但李开复的离开却有很多不同。作为微软网络搜索战略的重要人物,李开复原本就是用来对付Google的智囊,结果却跑到Google上班去了,微软何以不动怒? 


  技术之于科技公司,就像心脏。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流动,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流动往往涉及技术外泄,给原公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于是,这些关键人物们往往都与公司签署相关保密协议。2001年,前微软副总裁托德·尼尔森创办的Crossgain网络服务公司被BEA系统公司收购,微软随即提起诉讼,指控尼尔森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最终,尼尔森被迫离开Crossgain,直到同微软签署的协议过期才重新加盟。李开复与微软也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然而,Google挖人心切,即使以巨额赔偿换一个灵魂人物还是大有赚头。微软,似乎只有诉诸法律以儆效尤的路可走。 


  “对于做事的空间,开复很看中。而且开复认为Google能将桌面搜索做成计算入口并最终挑战微软。”刚刚辞去雅虎中国总裁职务的周鸿袆这样分析。 


  李开复的出走,成为微软不能承受之重。 


  儒雅的“精神教父” 


  有人问李开复生活和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他说,人生只有一次,最重要的就是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福利。所以对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他都会问:做这个事情是不是有足够的影响力。 


  所以,如果仅仅把李开复定位成一个成功的技术工作者、领导者,那就抹杀了他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众多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眼中,李开复是个英雄,不仅仅源于他职业上的成就,而是他对中国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更准确地说,是指引。他说,“我在学生圈的工作将成为我做的最有意义的而且最有影响力的事情。也许今天还看不出来,但始终有一天大家会明白。” 


  李开复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他更希望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来影响和教导年轻人。从1998年以来,李开复来中国做的演讲、报告超过300场,内容涉及纯学术的计算机研究,科学、教育和人文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中国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从2000年4月以来,李开复先后给中国大学生写了三封信,并特意创建了“开复学生网”。 


  现在他的网站上每月至少有10000人来访,1500人注册。虽然日常工作非常忙,但他每天必定抽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亲自回复学生们以及在微软实习的年轻人的来信。他曾经说:“一个好的网站好比一所好的大学。”他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 


  针对这次微软与Google的争锋,李开复的论坛上有位学生提出,无论微软、Google、李开复的纠纷如何解决,最后真正的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以至于李开复感叹,“知我者,学生也。” 


  一位早期采访李开复的记者写道:在看到李开复本人前,你会诧异于一个技术领域的总裁为什么会对教育如此热心;在见到李开复本人后,你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那么合情合理;他会仔细认真聆听你每一个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在他看来可能幼稚可笑,他也会真诚并且不厌其烦地给出答案。你会发现他身上所有这些光环和成绩,与他的儒雅和谦和比较起来都显得黯然失色。(记者 王鹤) (来源:美国证券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