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稿 - 证星视点 - 重大政策解读 - 正文

资金摇新股办法出台(独家点评)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璐 黄金滔 2006-05-22 07:31: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关于资金申购上网定价公开发行股票的实施办法。
  证星点评认为,恢复资金申购股票,有利于储蓄资金的回流,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今天,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关于资金申购上网定价公开发行股票的实施办法。这意味着新股发行重启相关配套政策基本出齐。

  与1996年公布的《关于股票发行与认购方式的暂行规定》相比,此次公布的新办法最大特点在于:大大放宽投资者申购上限的额度。按照原先规定,单一账户申购上限规定为当次发行量的千分之一。沪市新办法将申购上限放宽到当次上网发行总量或9999.9万股,深市规定申购上限为不得超过本次上网定价发行数量,且不超过9999.995万股。

  据业内人士介绍,新办法放宽申购上限,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法律已经取消了千人千股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原先的申购上限作调整。

  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的资金申购办法,主体内容基本一致,都包括资金申购的基本规定、上网发行资金申购流程以及网上发行与网下发行的衔接等。不过在具体细则上,沪深交易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沪深两市均明确资金申购遵循“一经申报,不得撤单”的原则。投资者可以使用其所持的证券账户在申购日向交易所申购发行的新股。深市规定,每一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同一证券账户的多次申购委托(包括在不同的营业网点各进行一次申购的情况),除第一次申购外,均视为无效申购。沪市规定每一个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但法规规定的证券账户除外。

  在申购单位上,两个交易所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沪市规定每一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不少于1000股,超过1000股的必须是1000股的整数倍;深市规定申购单位为500股,每一证券账户申购数量不少于500股,超过500股的必须是500股的整数倍。

  沪深交易所发布的新办法都规定,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申购资金的结算。新办法规定结算参与人应使用其资金交收账户(即结算备付金账户)完成新股申购的资金交收,并应保证其资金交收账户在最终交收时点有足额资金用于新股申购的资金交收。上海证券交易所强调如结算参与人发生透支申购(即申购总额超过结算备付金余额)的情况,则透支部分确认为无效申购不予配号。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由会员单位承担。

  另据了解,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其上网发行部分,不论是定价发行还是询价发行,均适用该新办法。债券、基金产品的上网发行也可参照新办法进行。

  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今日还发布通知称,资金申购办法于今日正式实施。原《关于股票发行与认购方式的暂行规定》(证监发字[1996]423号)不再执行。

  证星点评:

  周末,沪深交易所公布了《资金申购上网定价公开发行股票实施办法》,意味着资金申购方式重新恢复,从而取代4年前执行的市值配售。

  众所周知,现行的市值配售方式是在股权分置前提下为维护流通股股东利益专门设置的股票认购制度。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的股份将逐步转为可全流通,市值配售制度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恢复股票资金申购制度是势所必趋。恢复资金申购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合规大资金的入场。例如企业年金、QFII以及其它一些希望进行低风险套利投资的资金,都可以通过新股资金申购持续进入市场,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一级市场资金的充裕,无疑成为二级市场的蓄水池,这一点在前四年行情中得到充分验证。

  从新的规则中,我们还能发现,由于证券账户实名制,以前的“拖拉机”账户将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虽然提高了单个账户的申购上限,也许中小投资者的中签概率会有所降低。但今后是否有进一步可提高中小投资者参与积极性的补充条款出台还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恢复资金申购股票,有利于储蓄资金的回流,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其利大于弊,其正面效应会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积极反映出来。

【点击查阅更多精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