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稿 - 证星视点 - 证券要闻直击 - 正文

多空PK 消息汇总(12日点评)

证券之星 2006-08-12 05:23: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QFII额度再度增加,而券商们已开始归还百亿左右的专项周转贷款,在这场多空的PK中,谁将胜出呢?
  证星点评认为,一方面新股抽血,另一方面贷款要还,市场的资金面一直捉襟见肘。在这场利好与利空的PK中,目前来说,我们以静观其变为上。


多方:

  扩大QFII额度时机成熟

  向来僧多粥少的QFII额度日益显得稀缺。在国家外汇局昨日批出2.5亿美元额度后,QFII额度已用至74.95亿美元,距离100亿美元的额度上限仅剩下了1/4的空间。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等6家QFII机构尚未拿到额度,而多家看好A股市场的海外机构正在中国证监会和外汇局的大门外排队,渴望跨入QFII行列。

  “按照目前的申请态势,QFII额度很快就会达到上限。”一位监管部门人士称。那么,如同去年将QFII额度从40亿美元提至100亿美元一样,再次提高QFII额度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专家认为,QDII的开闸有效疏导了QFII额度扩容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此时,再次提高额度已水到渠成。

  市场需要QFII这样的长期投资者

  “据我们测算,包括证监会已批完资格但目前尚未到外汇局申请额度的、在证监会排队申请资格的,以及申请追加额度的,这三部分对QFII额度的需求已远远超过100亿美元的上限,而且超的不是一点,保守估计也有50亿美元左右。”来自监管部门的人士如是说。

  更有说法称,要满足现有QFII的新增资金需求,恐怕再增加100亿美元的额度都不够。QFII额度需求之大可见一斑。

  身为QFII的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称,现在排队等资格和额度的准QFII实在太多,因为境外机构普遍看好中国股市。

  其实,不仅海外机构希望得到QFII额度,A股市场也迫切需要新增的QFII额度作为新鲜血液。随着IPO的重启,大盘蓝筹股已经成为目前上市的主力军,资金压力开始显现出来。  

  “在股改基本完成、大盘稳定性较差、投资者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监管层应该考虑批准更多的QFII进入,以便缓解市场资金压力。而且,随着大盘蓝筹的陆续上市,证券市场供应渠道已不是问题,应该让更多的合法资金进入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QFII的额度会慢慢放开。”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朝阳博士表示。

  “新增QFII额度的时机应该已经成熟。”龚方雄对记者说,最近国内A股市场IPO非常多,市场急需适当调整。此时扩大QFII额度是个好的时点。国外投资者对中国A股市场亦有浓厚兴趣。“我相信,新一轮开放QFII额度即将到来。”  

  QFII投资A股力度增大

  据来自监管部门的人士观察,现在QFII对额度的热情,很象去年汇改之前A股破千点时的情形。当时国内一片看空,但QFII却一直不断申请进来。“现在情况也比较类似,境外QFII在加紧入市步伐。他们觉得现在A股很有投资价值,尤其觉得股改是一大长期利好。”他说,“现在机构对QFII额度催得很厉害。”

  龚方雄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股改的结束,中国股市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大。他认为,在目前中国股价较低和股市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大环境下,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较高。

  数据显示,去年至今,QFII对A股市场的投资热情一直高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QFII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榜中持有的A股市值已经超过183亿元,超越券商、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群体,成为A股市场内第二大投资群体,仅次于公募基金。而二季度,QFII增持迹象明显。

  此外,QFII积极参与新股申购。中国银行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显示,6家QFII获配比例共为1.05%,合计1844.31万股。

  除了明修栈道外,QFII还暗渡陈仓,通过其它渠道进入A股市场。6月上旬,A股指数大幅下跌,境外机构加大了投资力度。6月中旬,借助在港上市的新华富时i股50ETF,QFII合计购入沪深50大蓝筹股11.45亿港元。

  QDII打开QFII扩容空间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我国贸易顺差高达146.2亿美元,连续第三个月创下历史新高。不断攀高的顺差,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并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有专家担心,在此大背景下,提高QFII额度恐怕会让外汇管理部门心存余悸。

  确实,对外汇管理部门而言,QFII额度扩容的最大担忧就在于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然而,QDII的迅猛推出,已经为QFII扩容打开了足够的空间。在引入QFII制度3年后,央行今年4月宣布六项外汇新政,其中三项涉及到引导境内资金海外投资,即媒体俗称的QDII制度。在短短几个月内,外汇局批准的QDII总额已达88亿美元,一举超过近4年来累计批出的QFII额度,而且还有不少国内机构等待QDII额度的审批。

  有专家分析称,QDII的顺利启航,意味着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已经达成初步共识。有QDII不断出去,就应有QFII扩容的空间。(中国证券报)


空方:

 百亿券商专项周转贷款功成身退

  随着一年贷款期的逐渐临近,券商们已开始逐笔归还去年由建设银行发放的总规模在百亿元左右的专项周转贷款。

  去年7月份,在证券市场极度低迷、证券公司普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为解决一些优质券商的流动性问题,由建设银行出面,开始向多家创新券商提供专项周转贷款,这些贷款总规模在百亿元左右,期限为一年,利率是3.87%,与央行一年期再贷款利率相同。据介绍,专项周转贷款应用范围包括证券公司提高经营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等有关业务。券商获得该项贷款后,必须单独列账、专项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据有关券商人士介绍,尽管专项周转贷款适用范围甚广,但券商还是主要用来投资于股票。而且大部分获得贷款的券商在获得贷款后,主要资金量都配置了在上证指数中具有相当权重的指标股,这一行为在当时无疑起到了活跃市场的作用。所以,有些市场人士甚至把这笔贷款视为“救市资金”。

  1年后的今天,在证券市场全面回暖,券商盈利大幅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券商都选择了按时归还这笔贷款。

  “公司本身就在压缩自营规模,所以一到期就主动把这笔贷款还掉了”。某券商有关负责人表示,当时他们获得的贷款额度是10个亿,但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并没有贷足额度,而今年6、7月份,市场行情出现了调整,公司当时就把许多持股换成了现金,整体运作上不存在流动性不足,继续留着这笔贷款已无太大意义。而其他一些券商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但由于周转贷款是在去年7、8月份分批发放的,所以目前有些已经到期归还,有些尚未到期,尚在逐步归还的过程中。

  不过,因为这些贷款利率较低,也有一些券商表达出继续借贷的愿望。“公司确实想过把这笔低成本的资金多借一段时间,但由于并未收到可以展期的通知,所以还是按照原有合同约定按期还了回去”。一家创新券商的投资负责人表示。

  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6月底,为了控制风险,确保已有盈利,券商普遍降低了持股比例,手中的现金都比较充沛,所以归还这笔专项贷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流动性困难。(上海证券报)

  证星点评:

  本周可谓利好、利空大汇聚。QFII额度再度增加,优质的国企等正积极国内上市,使国内市场不断补充优质品种,而管理层也考虑到大盘的承受能力,新股扩容有望延缓两周,这些利好都不断刺激着多方的神经。

  从空方因素来看,不但“小非”解禁在即,重启IPO后的新股网下配售部分也将逐步上市。而随着一年贷款期的逐渐临近,券商们已开始逐笔归还去年由建设银行发放的总规模在百亿元左右的专项周转贷款。一方面新股抽血,另一方面贷款要还,市场的资金面一直捉襟见肘。在这场利好与利空的PK中,政策面也占据着很大因素,目前来说,我们以静观其变为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